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三回〗(2 / 2)

就这么,圣旨下到桃园口陶家庄,着礼部押送半朝銮驾要迎娶王妃回宫。

有一出戏,是吴祖光先生改编的剧本,叫《三打陶三春》,老戏名叫《打瓜园》,被誉为是中国版的《驯悍记》,就说的是这段故事。

郑子明要娶媳妇,热热闹闹,皇上和皇后亲自给操办,什么都好,就是一条,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事里头有坏人搅和。

谁呢?就是张光远、罗彦威这哥儿俩。当初郑子明打瓜园,这哥儿俩跟着赵匡胤一块儿去找的,前前后后怎么回事都知道哇,就在底下把郑恩这点不挣脸的事给四处嚷去,大家伙儿都笑话郑恩,这憨人就不好意思了,越琢磨越憋屈,张光远和罗彦威就给出坏主意啦。

这哥儿俩最爱瞧热闹,就撺掇郑子明,你得借着娶回家来这次,好好教训教训你这媳妇,要不然以后你老也是抬不起头来!

成心给郑子明拱火儿。可是郑恩也知道自己打不过陶三春,想起来弟兄里边数高怀德的能耐大,就跟张光远和罗彦威设了个局,把高怀德请来喝酒,借着醉劲儿激高怀德,说什么陶王妃来了,这大周朝的第一勇将就不是你高怀德了,而是人家陶三春。

高怀德不服,不相信郑恩说的话,你是世之虎将啊,你怎么能叫一个女子给打了呢?

我不信!就假扮土匪强人,在东京城外三十里堡拦路打劫,截杀陶三春,就为了比试比试。

嗨!这一动手,陶三春把高怀德的枪给夺了过来,拿自己的铜锤要打高怀德,高怀德赶紧说实话了,

“王嫂啊,您可是得手下留情儿,我是您的兄弟……”这就算是头打。高怀德回来这么一说,众家兄弟就笑话高家枪不敌陶家锤,高怀亮听了不服气,就跟柴王请旨,先不让柴王封赐陶三春,自己要先跟陶王妃比武!

俩人就在金殿上比武,高怀亮也被陶三春给打服了。老本里原本并没有第三打,就是这两次比武,满朝文武都服了。

后来吴先生又给戏里加了一场,郑子明进洞房,陶三春拿当初的定亲信物油梆子教训郑子明,这就是第三打。

所以说这陶三春厉害,连高家哥儿俩都败在她的手下,满朝武将谁不害怕?

后来是老主醉斩桃花宫,冤杀三王爷,陶三春一怒斩黄袍,追得赵匡胤在皇宫里乱窜,最后还得高怀德出来给说合,女英雄含悲刀斩当初郑子明给赵匡胤披上的黄袍,算是解了恨了。

到后来二下南唐,老主爷被于洪困在寿州城,苗广义领着儿子苗崇善投军混入寿州献军粮,老仙长留下这么句话,您要破妖道于洪,必得请来五位阴将,五女破于洪,您的江山保定。

赵匡胤就琢磨,哪儿来这五员女将呢?想起来了,三弟媳妇……这位可是个女中的豪杰,论能耐比高怀德还厉害,正好能战败妖道于洪。

可是自己是刚刚得罪了弟妹了,我怎么跟弟妹开这个口呢?几个弟兄,张光远、罗彦威一嘀咕,哥哥,别琢磨了,没别的办法,您写下一件血书吧。

赵匡胤还真就听了,咬破了中指,写下一封血书,就写在自己的黄袍之上,派谁呢?

正好是三弟的儿子小郑印从华山下来到寿州闯营报号,就把这封血书交给了小郑印,叫郑印杀出重围,到东京汴梁去找二王赵匡义要救兵,还特意点自己的三弟妹陶三春做二路元帅,搬请来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高怀德的王妃,和高怀亮的夫人李氏诰命与靠山侯的诰命罗氏老太君一同下南唐,立下汗马功劳。

赵匡胤再见到这位弟妹,羞愧难当,弟妹你的器量可容山海之大,哥哥我难过哇!

还朝以后,老主知道自己之所以犯下桃花宫醉斩之错,错在自己自大智昏,国政朝纲不能兼听逆耳之忠言,于是封了监国五宝,山河锤封给了汝南王府,可是归陶老太君执掌。

再后来是太祖老皇爷驾崩,二帝金殿上逼死太子,篡位登基以后,陶太君就回了故土桃园口陶家庄隐居不出。

今年在清明时分,汝南王郑印专门派人回老家接来了老母,说是要到父王的坟头祷告祭拜。

这几天,陶太君本来是就要回去了,因为多年没见儿子了,怪想孩子的,还有小孙子,今天领着这儿玩,明天领着那儿去玩,左耽搁右牵挂,拖到这会儿也没走成。

今天,老太太正在王府和家院们拾掇花园里的零碎儿,有家人来报,

“不好啦!老夫人,圣上在金殿上因为杨七郎把国舅潘豹打死,在午门外把杨家父子捆起来要杀。”没过多会儿,小姜豹来了,

“老太太哎,您快着点拿上那锤,您得赶紧到金殿去救令公去呀!”陶太君把事情经过询问了一遍,顺道先到东平王府找高怀德和老公主赵玉蓉,跟他们老两口儿商量了一下该怎么办。

高千岁又去把曹老王爷给找来,商定保本方略,一起到金殿来了。一到这儿,令公一家已经被小八王救了下来,但是圣上还没裁定,知道还不能就走,四位又一齐到南清宫找贺太后来了,请出来当初先帝留给五王的圣旨,准备请出监国五宝,要逼君开赦忠良。

陶老太君当年曾经大闹汴梁,戴孝逼宫怒斩黄袍,连老主赵匡胤在内,满朝文武都对她怕得厉害,一听她这个动静儿,都不敢乱动弹了,金瓜武士也只好站在一边儿发愣。

二帝在龙墩上一看,吓得赶紧站起来了,

“啊……原来是皇嫂到来,嗯,您来啦?来呀,赶紧给陶老太君看座!”小太监给搬来一把椅子,老太太连瞥都不瞥一眼,径直走到大庆朝元殿的当间儿,把铜锤举起来冲二帝点了三点,什么意思呢?

就算是跟皇上见礼啦!亲娘到了,郑印算是找到靠山了,跟自己妈身边儿拔胸脯一站,看谁还敢欺负我?

陶太君说:“万岁,郑印有什么错,您是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就是有一样儿,您别给他乱安什么叛逆之臣的罪名。这个孩子他再怎么胡闹,他也绝不会叛国!您可不能忘了,当年先王爷被困在寿州,这孩子他才十五岁,拼了命不要闯营报号,给寿州城解围送粮草……拼了命不要闯出重围回到东京汴梁城来搬兵求救,这才有先王和万岁您后来这享不尽的万载荣华……”

“啊……是是是,皇嫂您教训的对,刚才只是略做警示,皇嫂您但放宽心,朕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知道知道……”

“嗯……万岁,今天我上到金殿上来,并不是为他而来,而是为了我大宋朝江山社稷之安危而来。”

“哦?老嫂子,您是为着何事?”

“万岁,我听说,您今天把令公杨继业父子绑在午门外要杀头,果有此事?”

“噢,皇嫂啊,这倒是实事,但是个中内情您或有不明,朝中事务,千头万绪,朕一时很难跟您解说明白,还请皇嫂您不要过多过问才好。”

“呵呵呵呵,鬼子六!”什么叫鬼子六啊?当年澶州城下结义,大哥是柴荣,赵匡胤是老二,郑子明是老三,赵匡义排行在老六,平日里弟兄几个干什么就数他鬼主意最多,所以大家都管他叫

“鬼子六”。现在除了陶太君可就没人敢再叫他这个名儿了。

“鬼子六,这里就你一个人深居宫中,对外边的事儿是一样儿不知。别看老太太我上岁数了,我还真到天齐庙转悠过几趟,你哪里知道,天齐庙那儿是连日发丧,被潘豹打死的人太多了,我一问,有的人根本就是****!你要是盼着你的富贵永享,就得多听听我们几位老人儿的。今天这个事儿还就得按我们说的办,杨六郎和杨七郎你都得赦免无罪。杨七郎他本领出众擂台之上夺标取胜,就应当封为先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