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395章 夜宿铜川(2 / 2)


卢沟桥事变以后,全中国的抗日浪潮风起云涌,蒋介石表面上共同抗日,反共的真面目尚未暴露,对延安也没有进行封锁。

淞沪会战爆发后的这一段时间,通往延安的八百里秦川畅通无阻,大批青年从五湖四海结伴而来,沿途歌声、笑声不断。

这些青年要到延安去,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去寻找抗日救国的真理!

九月一日一大早,冯晚被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编入到一个十几人的队伍,步行奔赴延安,萧峰负责一路护送大家。

从西安出发时,大家搭乘了一段运送货物的汽车,接下来便是步行。

冯晚象其他人一样,换上了布鞋,带上了草鞋,每天天刚亮就启程,一直随着大家步行走到天黑。

刚刚开始,一行人每天走几十里的路就能找到旅馆,后来每天要走100多里的路才能找到住所。

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纵横的沟壑中走了4天,路上去延安方向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都背着背包,徒步行走,浑身上下甚至眉毛上都粘满了黄土。

第四天天黑之前,大家到达了铜川。

连日来的步行,大家都疲惫不堪,很多人的脚上,都起了血泡,冯晚的双脚也不列外,行走时欢不觉得,一旦停下歇息后,在继续前行时,双脚疼得站立就困难。

大家同带队的萧峰商量,在铜川休息一天,恢复恢复体力,然后再继续朝前走。

萧峰请示上级后,上级同意大家在铜川整休一天。

铜川原称同官,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毗邻,历史源远流长。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1936年7月以后,属于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管辖。

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萧峰在距离专员行署不远的一个旅馆,给大家登记住下,由于旅馆简陋,萧峰登记的是大通间,男人们住一间,女人们住一间。

同冯晚住在一起的几名女学生,几天来,大家一路走过来,一起非常熟悉,其中有名北平来的女学生,同冯晚同岁,两人特别的投缘。

她叫郑淑媛,是北平燕山大学的一名学生,年轻漂亮,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是学校里有名的爱国青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郑淑媛和许多同学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上街游行,印发传单,八月中旬跟随同学来到了西安,准备奔赴延安。

一路上,同学方源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学校时,方源就对她非常关心,她明白这关心的深层含义。

虽然一路辛苦,但大家心中都充满着向往,在旅馆住下后,仍然很兴奋,毫无睡意,特别是几名女生,尽管都很累,仍然坐在地铺上八卦着。

“淑媛,方源对你好好呀,是不是对你有那个意思?”冯晚通郑淑媛开着玩笑。

“瞎说,苏月,我看人家萧峰对你才有那个意思呢。”郑淑媛伸手打了一下冯晚。

“苏月在吗?”两人正开着玩笑,外面传来了萧峰的声音。

“苏月,我没说错吧,说曹操曹操到。”郑淑媛给冯晚做了个鬼脸。

“有什么事?我们要睡觉了。”冯晚答应了一声。

“我找旅馆掌柜的烧了一锅热水,你们几个女生先烫烫脚,把脚上的血泡挑破,明天歇息一天,后天就没事了。”萧峰在门外回答说。

“谢谢萧同志了!”郑淑媛答应着,起身过去把房间门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