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16.第616章 提问(2 / 2)


国际遗传学大会的现场,杨锐是不会撒这样的弥天大谎的。

“PCR仪能复制艾滋病毒的RNA?为什么?”

“因为PCR是一种复制基因的好办法?”杨锐开了个玩笑。

麦克米伦想笑又笑不出来,想继续问下去,却是没了兴趣。

对麦克米伦来说,这可是石破惊天的成果,别看他现在是艾滋病学的权威,可艾滋病的研究实际上只是刚刚起步,发现艾滋病都没几年,治愈就更不用说了。

对麦克米伦这样的研究者来说,艾滋病毒的来源首先就是一个麻烦。因为艾滋病毒的复杂性,现有的基因复制方法根本不能完美的复制艾滋病毒的RNA,这让他们的研究成本大大增加,研究效率大大降低。

PCR仪因为不同的复制思路,在复制艾滋病毒的RNA方面却没有多少限制,无非是多几个步骤的事。

无论杨锐的PCR仪还是原版的PCR,都没有考虑过复制艾滋病毒的问题,然而,PCR仪的广泛应用,又何止这么简单。

它只是在自己广泛的适应区间中划出些微的地方,就解决了艾滋病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然,这原本是需要艾滋病学的研究员们自己尝试的技巧,论起来,艾滋病学的研究员说不定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的熟悉和练习,才能利用好PCR仪。

杨锐却是随口就给了他答案。

对杨锐来说,早一点扩展PCR仪的应用,就早一点扩展PCR的价值。

而对麦克米伦来说,这会让他的研究快进一步。

他争取经费也就是为了做研究,如果研究进展的比别人快,他自然会有经费。

这是一个增益循环,无论得到哪个点都可以。

麦克米伦已经无心去获得媒体关注了,他现在更想了解PCR。

如果能领先别的团队几周时间,完成对PCR的了解,他说不定就能在艾滋病研究上领先,说不定,就能治愈艾滋病——84年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还对治愈癌症,以及艾滋病等等疾病报有极大的信心呢。

“麦克米伦教授,您还有问题吗?”主持人介入其中。

麦克米伦迟疑了一下,将话筒递还了出去,道:“没有了。”

观众席上,学者们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大家明白麦克米伦放弃的原因,这明显是相信了杨锐的说法,还想向杨锐了解情况的前奏。

不过,没人嘲笑麦克米伦,学者们扪心自问,估计也都会做出相似的选择。

“杨锐先生,您还可以选择一人提问。”主持人继续自己的工作。

杨锐轻轻一笑,道:“不用了,你来选人吧。”

“好的,那么,有想要提问的人,请举手示意。”主持人看向下方。

先前,汹涌的如同涨潮般的手臂,全然不见。

场内的学者们像是被集体施了暂停术似的,短时间内都陷入了思考。

记者们不明所以,只能莫名其妙的记录下这短暂的一刻。

《纽约先锋报》的摄像师机械似的按动快门,在一片闪光灯中抢到了一张清晰的照片,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因为这张照片而获奖,继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杨锐志得意满的看着下方,未来,这里将有无数的人,因为自己的研究而改变人生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