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节(1 / 2)





  都说京里七步就能砸出个顶子,出门拜客,各各都能称一声“老爷”,但除了那些琐屑龌龊的大僚,因循敷衍,剩下的手里掌着实项却又上得了台面的却是不多。人们常言江苏的大官最体面,而且衙门都在好地方。从清江浦开始一路往东南,负责河道疏浚的南河总督驻清江浦,是从一品;南直隶淮安府城兼着地方上的政务,也是从一品,两淮盐政驻扬州,两江总督、驻防将军驻江宁,朝廷派地方的二品学政驻江阴,江苏巡抚、江苏藩司驻苏州,都是景色秀美,风流名士思慕之地。

  太常寺卿兼江苏会试主考王孚寅王大人原就在江阴,他同臬台衙门的曾广庆是同年。王孚寅此人是肯做事的,为人却有些固执,生得一副狮鼻马脸,因肚子里头有货色,等闲不肯买账,他原是在这上头得罪过人,三十岁上头仕途颇为不顺,却乘着可以上折子的官阶,给圣上上了几道折,那折子里头怒气冲天,本本参的都是地方寮政,众人原本想着他该是吃亏了,没想到上谕一道报下来,旨意严切,接着就是召见,他笔下来得,说话又激切锋利,一时江苏人人自危,对他存了三分敬畏。

  唯独这个曾广庆不然。

  他们同年相聚,王家虽世代为官,王孚寅却是个耿直脾气,对烟云缭绕的官场风气煞见不愤,却对这个曾广庆的为人很是服帖。

  曾广庆算不得清明,他手段多,脸面广,宦囊丰,王孚寅听不得他人半句话,却能听得下曾广庆的劝诫。

  曾家在江苏是有根底的,范公祠外头挖土做池,建成的园子起伏变化,别有风致。

  这一日是元宵,曾府外头热闹非凡,两个老爷坐在“知鱼亭”里头赏月,这知鱼亭颇得老庄意趣,池子一半以叠黄石为池岸,另一半以曲廊为畔,相汇之处是一个四角方棱的水中亭,跨水而筑,只延出几方,上头是对称的四角攒尖,虽是极朴素,却有大洞天。

  亭前的高石上头凿出一孔,其名为“映月”,但凡不是乌云遮月,无论月起月仄,那月影子皆能端在池中。

  是日天啨,月是囫囵个儿挂在天上,把酒对饮,自无遗憾。

  “唉……”

  曾广庆站起来为同年倒酒,“皓月当空,此时‘如在濠上’,兄台为何叹气?”

  “广庆兄熟透人情,定知我所虑。”

  “哦?”曾广庆笑得有些世故,他半带玩笑地说,“我当是尊夫人未给兄台添个男丁,兄台郁郁难平啊。”

  “啧,你,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罢,罢,玩笑,玩笑,我知老兄最重夫人的,”曾广庆坐下将酒壶子递给下人去温着,“为弟的若猜得不错,老兄定是因为尤仲要高升,准定老兄升调藩司,有些‘不知所措’。”

  王孚寅拱了拱手,“这世间唯有兄台最知我心意,我确实为这桩事夜不成寐。你想想,这藩司衙门专管这省的钱粮赋税和人事调度,那些人情上头的事我最见烦了,你虽劝我要处事圆到,可我真见不得那些龌龊勾当。”

  曾广庆笑着摇了摇头,“这不是不能为之,是老兄不愿为之,你想想,别说这江苏的藩台衙门,就是云南,我估量着这‘塞狗洞’也要万把银子的开销,你圣意眷顾,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你……”

  “两位老爷,大小姐要带着王家小姐坐轿去瞧瞧花灯,太太拗不过,来问问老爷的意思。”

  王孚寅突然站起来,“荒唐,她姑娘家如何凑这个热闹!”

  曾广庆是和善脾气,“这如何不允,除派四个抬轿的外,再跟两个挡幔子的,让太□□排,都挑平日里头小心的。”

  曾广庆挥了挥手,那回话的就垂着手下去,他似乎觉得身后的人有些小题大做,背过身笑言:“我平日里听夫人夸你们家姑娘,说我们墨儿是等闲也攀不上了,我还纳闷你这么个脾气如何生得出这么懂事的丫头,今儿总算有些体悟。”

  这是损赞参半的话,王孚寅听懂了,他有些不放心,但既然在曾府也不好发作,也只能任由主人安排。

  曾太太自己玩心重,也是个实心肠,念今夜是元宵,从前朝沿至今日,闺里的女儿独这一日能到外边儿瞧瞧热闹,她索性也就顺了女儿的心意。给两个丫头换上簇新的苏锦带夹的氅衣,江南染色,盛于苏州,一件月白底儿的正合这个日子,一件是藕合绣玉兰的给了曾墨。

  为着不显眼,曾太太着人备了一乘蓝布轿子,又让两个平日里头稳重的婆子拿了两杆幔子挡在轿帘边上,还让跟着自己的一个妈妈在轿边徒步,一切打点妥当,两个姑娘就往东面儿去看灯。

  从后院子里头出去就是文庙书院巷,巷子里头有几个孩童在玩俗称的“狗尾巴”,苏城最最热闹的地儿不过两处,这十五的日子妇女自然是小庙烧香,晚上要去轧个热闹,不是玄妙观,就是虎丘十里山塘,他们家园子出来就是“卧龙街”,因着圣祖爷下江南,百官在此护驾,如今已都喊熟了护龙街。

  穿过护龙街,就是鼎鼎有名的玄妙观前,此时灯火辉煌,元宵的纸糊灯笼挂了一整条街,形态各异,耀人眼目;开早市的为图个吉利,早早地放了花炮,街上“摆一碗”的老苏州,来来回回卖豆腐干和糟卤的鸭头鸡脚的妇人,还有那些低眉敛目,笑生两靥的“浅阁”小姐,真是十分热闹。

  曾墨挑了帘子,外头一晃一晃的幔子阻隔了视线,只能浅浅地望着缝隙,一跺脚,她抱怨道,“这真是没趣味,这样出来了同没出来有什么分别,还不如不出来的好。”

  身边端坐着的姑娘目不斜视,她声音和婉,笑道,“都十六的人了,还这么个脾气。”

  曾墨索性将帘子甩下来,气鼓鼓地说,“过了年都十七了,你过了年十六!”她瞧了瞧身边的人,有些不服气,“看样子倒像你比我大似的,娘也说你比我懂事。”

  话还未说完,曾墨抽出一条帕子掩嘴咳了两声,“这花炮的气味真呛人,都到轿子里头来了。”

  王溪拍了拍她的背,“你闻不得这些气味,晚上又要咳它不住的,外头瞧瞧好,里面却弱,更深夜重的瞧那些小本子,可还能养么?”

  曾墨面上一红,越发呛得厉害,此时轿子已到了“元大昌”,外头突然起了一阵哄闹。

  “哎呦,是哪一家的大阿囡!”

  “真格呀,阿是作孽煞了。”

  人群里头口口相传,一时这街上如同煮沸的汤锅一般。

  “妈妈,妈妈。”曾墨就在轿子里头唤。

  妈妈避着幔子钻了一个头出来,“小祖宗,怎么了?”

  “快去打听打听,出了什么事。”

  “这有什么好打听的,小祖宗……”

  “快去快去,别多话。”

  外头听闲话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妈妈久等不至,正要再问那两个婆子,只听外头妈妈极惊慌地喊,“快打头,回去。”

  曾墨一听这苗头不对,赶忙让妈妈过来。

  妈妈探进来是一副满面愁容的模样,“不得了了,尤家的小姐不见了,尤家的人现在满城找呢,那些牙子如今出了新招,乘着外头乱,扮成小厮抬了官家的轿子,那尤家小姐小孩子心性,上了那些贼人的轿,后头跟着的一闪神就不见了,哎呦妈呀,听得我这心肝直蹦跶,咱们赶忙回去,要出了什么差错,我几条贱命都不够担待的。”

  觉着轿子已在打回转了,曾墨急得拉住妈妈的襟子。

  “我这好不容易才出来一遭,二刻都还没有,竟让我回去,我不干的。”

  “小祖宗,我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你就行行好吧。”

  曾墨是犟脾气,发作起来有一股子拗劲,“要不继续逛,要不我现在就跳下轿去,看你如何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