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夜阑京华第62节(1 / 2)





  白谨行一见何未应承了,安了心。

  何未的本事,他在南方有所耳闻。

  两人相视一笑。

  忽地都记起,曾在何家后院里初相见的那回。

  白谨行心事落定,有了调侃的心思,端起桌上的桂花茶,“许久没喝带茶叶的东西了,”他抿了口热茶,笑吟吟看何未,“你可晓得,我是何时猜到他心里有你的?”

  她摇头,谢骛清无奈一笑。

  邓元初一个“局外人”不嫌热闹大,追问道:“老白,少卖关子。快说。”

  “那天,他去了西次间,你们家的那个小丫头抱着罐子过来说,谢少将军要了一杯可可牛奶,我就猜到,这小子一路催着逼着我入京,不过是命运安排,让我做了个媒人。”

  邓元初先是惊讶,随后笑了:“这一物降一物的道理,亘古不变。”

  大家多年兄弟,谁还不知道谢骛清不爱奶腥气的东西。

  当然,那天的何二小姐并不知道。

  第47章 烈酒醉繁花(4)

  戏楼池子里闹得不可开交,有人大叫了声“祝小培”。

  不知哪个包厢的公子哥儿率先丢了银元下去,一时间如人擂鼓,又如狂风骤雨,晃人眼的银元像从天上抛下去的冰雹,丢钱的公子们唯恐输了阵……

  邓元初虽面上仍是固有的微笑,可笑只浮在面皮上,因这一句“祝小培”,镜片后的眼睛有一瞬的恍惚。他犹豫再三,忍住了,没看楼下。

  “这祝小培倒是有名,”白谨行不在京中,不知邓元初和祝小培的前缘,放下茶杯,笑着道,“当年《顺天时报》评选伶界大王,她是不是夺了魁?”

  谢骛清略一颔首:“昔日在京中,确是最当红的。”

  “她红在京城,怎么来了天津?”

  谢骛清轻摇头:“不清楚。”

  以她对谢骛清的了解,料定他打了句妄语。

  她瞥谢骛清。

  邓元初坐了会儿,寻了个由头,说下楼透透气,白谨行难得来天津卫,想同他一道下去看看这有名的三不管,被谢骛清拦住了:“让他自己去。”

  白谨行不是个愚笨的人,见谢骛清和何未像藏着话,深觉此事有蹊跷。

  “他有心事?”白谨行问。

  谢骛清笑而不语。

  白谨行转而看何未。她想,若不点透,怕稍后邓元初回来,仍要被白谨行一句句无心的话戳到心事,于是简略道:“她是邓元初的前缘。”

  何未借着底下的热闹,见邓元初往后台去,回想起28年春。

  柳絮飘满城,奉系军阀即将退回关外。四九城内,旧军阀们有着看不到明天的狂欢。

  祝小培悄然到船务公司的四合院,等着见她。

  祝小培生得一双凤眸,五官玲拢,她唱《西厢记》红透南北的,身段曼妙,行礼也讲究,对她行了一个古旧的戏台礼后,道明来意:她被军阀家的公子缠上,对方每日到湖广会馆坐上一个时辰,不娶到她誓不罢休。对她这种名伶,这种事并不少见,他们的拥护者和追随者上至达官显贵、前朝王侯,下至文人墨客,无所不有,碰上疯狂的什么都做得出。邓元初忍无可忍,赶那人离开,被十几把枪同时制住……

  幸有会馆里的人拦下,但这梁子也结下了。她怕那位公子心思成魔,加害邓元初,却无处可求,认识的达官显贵没有一个不想占她便宜的,思来想去,找到了何未这里。

  何未答应想想办法,她见祝小培担心,安慰说:“此事,我不会让邓元初知道。”

  祝小培安心,道谢走了。

  何未寻了个老客人,见了那个军阀最受宠的一个儿子,借着军阀自家内斗,将那位公子压制了一番。可祝小培是最当红的坤伶,追求者数不胜数,拦得住一个,还有第二、第三位……时隔两个月,祝小培再来见她,一为道谢,二为道别。

  祝小培隐晦告知,她已和邓元初分开有一段日子了。

  “又有人扬言要杀他……我担心,哪一天成了真。我和邓公子之间,总要有个先放手的,”祝小培目光下视,苦笑着说,“我十几岁唱西厢记,戏里说张公子考中状元郎,回来迎娶崔莺莺,再无恶人敢阻拦。而现在,好像都没用的,他也算曾有功名在身,都没有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年的邓元初,如一草民,而祝小培就是那和氏璧。在这乱世,他就算豁出去性命,也负担不起这一段感情。

  祝小培想去天津落脚,须九先生照应,如此才能不受追求者们的滋扰,寻一个清净的隐居地。她走前,留下一个旧信封,是未来一年在天津的公寓租金,以此表明,她无须金钱方面的照应。她红了许久年,攒下的钱足够隐居到老。

  “又要劳烦二小姐费心了,”她柔声致歉,“思来想去,也只有二小姐能尽心帮我。”

  “一切交给我。”她应承下来。

  此后不久,祝小培搬往天津租界,再不踏足四九城。

  ***

  深夜的院子里。

  何未将长发散开,窝在双人沙发的角落里,将没穿鞋袜的脚搭在他完好的那条腿上。她的脚在谢骛清的军裤上摩挲着……

  眼前像还是戏楼散场时,邓元初独自坐于戏池最前排的长板凳上,在正当中,望着空无一人的戏台出神。

  四米深的戏台子和金丝刺绣的大红布帘后,像藏着一个人,邓家小公子的心上人。

  谢骛清的手指,在她的脚心刮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