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0节(1 / 2)





  村长站在边上,不好意思的对着周尧成说道:“大人,这地方又脏又臭的,你一个读书人现在这边上看看就可以了。”

  周尧成倒是笑了笑,脸上没有嫌弃的意思,又向前走近了几步才说道:“没事,本官虽然没有种过地,但也不是四体不勤的。不过本官在这方面也只懂得个皮毛,确实不如你们这些老把式。”

  被夸赞的老汉顿时高兴的脸红道:“老头子种了一辈子的地,能得知州大人一句夸奖是老头子的福分,这辈子值了!”

  等众人开始施肥的时候,周尧成也跟着撩起袖子挽起裤腿,跟着村名一块儿要下地,这可把这些人吓到了。读书人有句话说是君子远庖厨,跟这意思也差不多了,他们就没见过哪个读书人还种地的。更何况知州大人这么大的官,谁能想到当官的给他们干活呢。

  陈柏也一脸惊讶的看着周尧成,连忙劝道:“大人,不如我来吧。”别看周家以前只是个农户,宋氏老两口心疼儿子,再加上周尧成那身体也不好,还真没有种过地。后来等日子过好了,又忙着读书也没有干过什么活。

  周尧成摆了摆手道:“没事儿,我就先试试看,不会添麻烦的。”陈柏见状也只能抢在周尧成前面多干些活,跟着来的其他人见知州大人都下地干活,一个个的也不好在旁边看着,也撩起裤子下了地。

  周尧成学了一会儿跟着村民干活儿,看起来甚至十分利落,倒是跟着来一些衙役弄的乱七八糟的。看的村长啧啧称奇,殷勤道:“大人,说句大不敬的话,你这熟练的都比得上村里的好手了。”

  周尧成站直了身笑道:“这个没有什么难的,只要勤快些就能做好。比起种地的本事,还是要看你们这些老把式的。”

  村长见周尧成脸上没有不悦就笑着说道:“哎,这还多亏了知州大人想出来的法子,咱们黍安这地吧,不像其他地方的土地肥沃,又常年缺水,不勤快点只能饿肚子了。”

  “可不是,大人是咱们黍安的大恩人啊,以后啊,咱们黍安过填饱肚子的日子了。”

  周尧成看着一旁流汗的老农笑道:“是啊,黍安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周尧成老老实实的干了一阵子活,下地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等晚上十分回去的时候就觉得腰酸背痛的,一站起来就觉得痛的很。

  他弯着腰捶了捶自己的背,感慨道:“原来种地这么累,今天这天气还算不热,要是大热天的,干这活可是要了命了。这么辛苦,一年到头的收成还没有多少,这简直是不让人活。”

  晏青予到了一盆热水让他烫脚,闻言笑着说道:“要不怎么那么多人都想着读书当官呢,这农户的日子可不是不好过,一年下来都要在地里忙活。“

  “不过这有地种还算好的,只要有收成,怎么也不得饿肚子。田地就是老百姓的根,没有地又没有一技之长的,那日子才是真的过不下去。”她以前在家里当姑娘的时候,要不是有一身力气会打猎,以家里的小的小弱的弱,那日子早就活不下去了。

  周尧成也想到了什么,拉着晏青予的手默默的叹出一口气,他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他能改变黍安现在的情况。

  接下来几日,周尧成也没有歇着,反倒是带着陈柏往村里跑的跑。因为周尧成带着人和村民一块下地,到是让他的名声出了名。就是没有见过周尧成的,只要他出现在村子里,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来帮他们干活的知州大人。

  黍安的百姓虽然不怕官,但对当官的心里还是有一股天然的畏惧。他们都知道黍安是因为有镇北王爷在,这些当官的才不敢太过分。但这新来的知州大人却是真正的爱民如子,不仅想了堆肥的法子,更是亲自下地干活,一点都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因知州大人亲自下地的原因,这新弄成的肥料在黍安传的飞快。百姓都有从众和不吃亏的心理,见别人都弄了这肥料,即使心里不太相信,也都跟风弄了。更可况还有知州大人下地的名声,当官的这么重视,应该都是好东西。

  这阵子黍安的大部分田地都下了肥, 有足够的肥料下去, 眼看着这苗都长的非常不,一颗颗麦穗压弯了杆儿。

  再过一段日子再看,这地里到处都是金黄一片,风一吹就形成一片波浪,站在田地边上还能闻到一股子谷物的香味。

  周尧成带着晏青予出城,远远的看着那一片金黄笑道:“媳妇,你快看,这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想出了这堆肥的法子,怎么会有如今黍安的丰收。”

  晏青予顺着他指的地方看去,耳边还能听到风吹来的小孩的笑声,“这也有夫君的功劳,这黍安谁不知道知州大人的名声。如果不是这样,总有一部分不信,也就赶不上这么好的收成了。”

  周尧成哈哈一笑,也不和晏青予争论是谁的功劳,看着远处道:“也是这些日子风调雨顺,不然这地里缺肥还能想出法子,这要是缺水,我也是没办法了。”

  晏青予也笑的两眼弯弯,道:“可见老天也是向着黍安的百姓,这种庄稼本来也是靠天吃饭,这黍安的环境就是这样,能用肥料改善这肥力不够的土地也是极限了。”

  “嗯,如果再用良种,说不定这收成还能再多些。一年下来,不说这日子过得有多好,至少更多的人饿肚子了。”这要是往年,总有部分人交了赋税之后,剩余的还要当作来年的种子,一个冬天只能靠去山里找野菜度饥。

  晏青予笑了笑, 说道:“夫君说的是,这老百姓的想法也简单,只要能填饱肚子,有衣服穿就满足了。夫君能让黍安的百姓从今以后都不再饿肚子就是非常了不起了。”

  车外的陈柏也默默的点头,这可是很大的政绩了,在他家老爷来之前,也不是没有朝廷派来的知州,但也没见谁像他家大人这样有运气。

  陈柏想起过世的爹娘心里有点可惜,如果夫人能早点想出这样的法子,可能他们就不会这么早死了。不得不说,黍安的百姓真是幸运啊!如果没有不是他家大人来这里,恐怕如今他们不会笑的这么高兴吧。

  车里的两人看着远处有说有笑的,周尧成指着远处的风景,还说道:“媳妇,以后没事了,我就带着你出门看看,这黍安的景色看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晏青予看着周尧成英俊的侧脸,锐利逼人,笑道:“好啊。”

  第八十三章

  秋收的时候,镇北王又让人重新调查了周尧成一家人。周尧成身家清白, 祖上也是阔过的,只是子孙后代太不争气才落寞下来。直到周尧成横空出世一朝得中探花郎,又因为安宁的原因被派来作黍安的知州。

  这其中的变数只有周尧成娶的那位周夫人,能已一人之力改变一个家庭,这周夫人倒不像是个秀才之女。

  镇北王打开征粮的册子,看见上面满满的数字的时候, 心里的防备也放了下来。不管这人是何来历,总归这人做的都是有利于黎民百姓的事情。即使是有私心,但只要这人一天没有对不起大夏,他就也不会追究着不放。

  大皇子果然慧眼识人,黍安的确比其他地方都缺粮食。不止是这黍安百姓,就这几十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不是少数,即使有朝廷给的粮食也是远远不够的。

  镇北王放下手中的文书,笑着说道:“周尧成此人,果真有几分本事,也足够幸运!”今年还只是试点,明年还能有更多的粮食,镇北王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很是满意。

  一旁伺候的赵太监笑着说道:“王爷这是很看好这位周大人了?”

  镇北王爷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人是大皇子看好的,如今看来这人也有几分本事,既然到了黍安,岂能有不用之理。”

  赵太监闻言眼皮一跳,“请王爷恕奴才多嘴,王爷这是看好大皇子?以王府的地位,爷又何必趟这滩浑水,何况如今看着还好,谁知道日后。”皇位之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种事情还少吗?

  即使镇北王也是皇家人又如何,大权在握,又得民心,怎么能不让坐在龙位上的天子疑心?他从小就跟着镇北王,他的身家性命都系在王爷身上,自然是不希望王府出事的。

  镇北王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叹息道:“大皇子给本王送来了这么好的人才,你看这人才来了黍安多久就给本王解决了这粮食问题,难道我还要拼着得罪大皇子的风险也不用这人?”

  “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即使为了黍安百姓,本王也不得不站位。何况大皇子也不是那等心胸狭隘的草包,又是中宫所出,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能力人品,这未来的天子足够了。”即使镇北王府不缺那点从龙之功,但能与未来皇帝有点香火情也是好的,总比未来登上帝位的皇帝对他们有怨才好。

  周尧成现在看来一心为民的清官,想到周尧成不怕脏累,帮着那些百姓干活,镇北王也有几分刮目相看。毕竟,他很少见过有读书人还干这种活。

  赵太监闻言跪在地上低头道:“是奴才逾越了,请王爷恕罪。”

  镇北王抬了抬手,沉声道:“起吧,本王知道你的忠心。本王不会怪罪于你的,只是今日这话,出了这门,他人就不得从你口中得知一句。否则,本王在你获得荣华富贵之前先了解了你的性命。”

  听着这残忍的话,赵太监反而没有一点害怕,嬉笑着道:“王爷放心,今日王爷只是高兴黍安百姓能过个好年了,别的奴才什么都没听到。”他能在镇北王身边一直待着,除了忠心还有他听话识时务。不然他怎么能脱颖而出当上镇北王的贴身太监兼心腹。

  镇北王听着这话哈哈大笑,不错,今年他也能轻松点过个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