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6节(1 / 2)





  文帝顶着太后怀疑的眼神,脸色不变,信誓旦旦道:“母后,你放心吧,有皇弟在那里,不会出什么事的,这要是换了其他地方,周爱卿没背景没人手的,朕才该担心了。”

  见皇帝注意已定,太后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是她开口要把人放出去的,“对了,黍地苦寒,想必周卿家的家眷不会跟着一起吧,这顶梁柱不在家,难免有人落井下石,皇儿,你看着不要让人受欺负了。”

  文帝见太后开口了,笑道:“母后放心,朕知晓。”

  打定注意,文帝就叫过吏部跟内阁一起来商议,定下这群新科进士的去处。

  不过新科探花郎的去向,却是让人大吃一惊。这周尧成竟然被派到了镇北王的封地去了。虽然由从七品编修到升从五品知州,这是明升暗贬啊。你看那江编修也是外放,同样是知州,一个是边疆苦寒地,一个是繁华油水丰富的地方。

  谁不知道边疆那地方民风彪悍,而且那地方风沙大不怎么种出粮食,要不无论是先皇还是皇帝都放心镇北王呢,还不是因为这粮草问题。

  难不成探花郎还有办法种出粮食不成,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

  虽然有人嫉妒周尧成升官升的快,但想到待在京城,说不定一两年就能上去了,而周尧成说不定就要一辈子待在黍安了。

  就算是五品官又如何,在黍安那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没命了。

  在众人惊讶起疑的神色中,周尧成坦然的受了调令圣旨。

  周尧成不是世家出生,在朝中又毫无根基,这五品官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别看皇帝对他的印象不错,在下次会试的时候他如果还只是个七品官,说不定皇帝就会忘了他。

  虽然黍安这地方和别的地方比条件是差了点,但毕竟官职摆在那儿,除非他犯下大错才会降职,不然这一辈子最差也就是做知州了。

  翰林院有人对周尧成比较轻慢,还担心他抱上皇帝这条大腿后算账,结果听到皇帝下的圣旨松了口气,灾乐祸的上前宽慰周尧成。

  对着其他人眼里的同情,周尧成丝毫不放在眼里,他能从大林村那偏远的地方走到京城朝堂,这么多年他都熬过来了。这未尝不是个机会,正是因为黍安这地方条件太差,等他做出了成果,这功绩才更让人震撼。

  而且他听说这镇北王是个爱民如子的,想必高高在上的王爷也不至于抢夺他的功劳。

  对周尧成这次外放的地方,百官议论纷纷。江宥霖也在和他爹讨论这事,“伯华,对这事你怎么看?”

  江宥霖叹了口气道:“恐怕皇帝对周兄寄予厚望吧,他是做实事的人才,而只有越穷的越难治理的地方才更容易出政绩。”不像他外放的地方繁华,但内里地方豪强勾结,即使他被靠江家也不能轻易动,强龙不压地头蛇。

  江海满意的点点头,他最得意的不是做上刑部尚书,而且有江宥霖这个嫡长子,江家后续有人了。世家又如何,没有令人信服的领头羊,再强大也只能令人宰割。

  “不错,你看的明白。也是为父拖累了你,有我在,陛下肯定是不能让你轻易出头的。不过这样也好,这代表陛下还看中江家。”只有陛下还愿意重用江家,才不会让他们在朝堂上当个靶子。

  “如今江家这样正好。”江宥霖皱眉,不到迫不得已,他是不愿意踏入皇子们的斗争中的。

  除了那些了解文帝的老臣们,知道文帝这是对周尧成抱有期待,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皇帝怎么就看上一个探花郎了。

  不过大多数人都等着看周尧成的笑话,尤其是羡慕周尧成一步登天的人,毕竟有的在翰林院待了几年都没有升过一次官,而周尧成这次却是连跳两三级,让他们如何不嫉妒。

  而周尧成要外放的消息在周家也是炸开了锅。

  “啥?四儿要到黍安当官?那不是打仗的地方吗?你一个文官又不能带兵打仗去做什么呀?”宋氏听了急的团团转。

  “要不四儿你不做官了吧,这在京城当官多好啊,怎么就外放呢?而且还是那么个地方?”宋氏有点犹豫,那打仗的地能是什么好地方啊,一不小心说不定命就没了。

  周尧成失笑,皇帝都已经下了圣旨,谁敢抗旨?何况如果这样他就贪生怕死,那他何必科考做官呢。

  “没事的,娘。我这又不是去边疆带兵打仗的,况且边疆有镇北王坐镇,安全的很。而且我要是做出政绩,将来还是有希望回京城的。”这几年边境稳定,起码暂时是不会有事发生的。

  “唉,这也没办法了。那小葡萄怎么办?”宋氏看着儿媳妇抱着的孙子突然说道,她也知道这事是她想当然了,只是看样子她儿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不管是把小葡萄带着去还是留在京城都不好。

  这老天爷是不是见不得他们老周家好,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又遇到这个糟心事!

  周尧成看了他媳妇一眼,“娘,阿予和儿子肯定是要和我一起走的。你和爹要不就留在京城吧,如果不习惯也可以回大林村,大哥他们会照顾好的。”他这一去至少也得要几年,怎么也得把媳妇儿子带上,不然他孤身一人怎么过?

  宋氏两口子面面相觑,叹了口气,“我和你爹在大林村生活惯了,要不是有你和儿媳妇还有小葡萄,我们怎么会来京城?”

  他们来这已有京城一段时间了,出个门就能碰到个当大官的,一直小心翼翼就怕得罪大人物给儿子添麻烦。这儿子走了他们就更不敢待在这里了,在京城胆战心惊的还不如跟着儿子一起。

  “四郎你要是不嫌弃,我们就跟着一路,我和你爹身体好着呢,还能帮你干活。”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他们两口子一起去就是帮着吵架都还多有两张嘴呢。

  就在外人看热闹时,一道圣旨传到周家。

  周尧成一家下跪听旨。

  只听内侍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诰曰:黍安知州周尧成之母宋氏,端淑恭俭……兹特封尔为宜人……”原来是这圣旨是给周尧成之母和妻子赫封诰命的。

  虽说上了品级的官员,其家眷都会封诰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这诰命一种是官员可以自己请求,然后看皇帝是否批准。另一种就是皇帝主动亲自赐封的。

  周尧成知道这大概是皇帝的补偿,但外人不知情,除了周尧成,其余外放的新科进士没有一个得到皇帝颁赏的。

  这周尧成可是头一份啊,哪个当官的不是做了大事或者政绩十分突出,再不就是熬了十几年,才请旨给自家夫人或老娘诰命的,再不就是皇帝下旨奖赏的。

  而周家,宋氏捧着自己的诏书又哭又笑的,她一个泥腿子出身,托四儿子的福,封诰命了,也是有品级的人了。

  五品诰命!宜人呐!

  但又想到她儿子马上就要去黍安那地方,又悲从心来。宋氏情愿不要这诰命,只希望她儿子平平安安的。

  晏青予也挺感动,有诰命和没诰命是不一样的,就是她出门和官夫人们打交道都得高看她一眼,毕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愿意给自己的原配请封诰命的。

  “高兴吗?”周尧成看着晏青予,眼底是满满的柔情。

  晏青予扬起一个笑容,道:“当然高兴了。”

  “只要你高兴就好,以后我会亲自为你请封的。”周尧成心里有点遗憾。

  “好啊。”

  第七十六章

  京中诸事都安排妥当之后,周尧成率家人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