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节(1 / 2)





  周尧成自然也明白这是丈母娘在敲打她,他也不好和李氏说他已经在陛下面前说过,他一生只有他媳妇,不会有其她女人。

  第七十二章

  周尧成在家的日子,每天热闹的像过年一样。

  进士立碑的日子已经定好了,为庆祝周尧成金榜题名,周家又出钱宴请摆了一场流水席。这次比上次周尧成中举人摆的流水席还要盛大。周家家族人也早放出了话去,只要有愿意来沾喜气的,他们都欢迎。

  晏青予在家的时候就把事情交代清楚了,又问陈良是否愿意待在大林村,如果他想跟着去京城她就要重新选人了。

  陈良考虑半天最后答应了,他没有他哥那么聪明,野心也不大,还不如就待在大林村安安稳稳的做管事。

  时间一晃就到了启程回京的日子。

  大林村这边,村民听说周老头两口子也跟着去京城的消息,一个个羡慕的很。

  “还是你会教儿子,给咱们老周家争脸了,你放心,家里我会看着的。”周富贵上门拍着周老头的肩膀说道。

  周老头点点头,拉着他大哥的手说不出话来。虽然他大嫂对他比较吝啬刻薄,又把他大哥管的死死的,但这人一准备离开,以前的恩恩怨怨也就消散了。

  两兄弟都明白,若无意外恐怕以后只有到了知命之年才能相见了。

  “周老头,你可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京城可是皇帝住的地方,咱们一辈子也去不了。” 有人酸溜溜的道。

  另一个接过话,“可不是周老头,你福气好啊,以后就享福了,到时候不要忘了咱们村里的人。”

  周老头摆手笑呵呵道,“肯定不得,大林村是我的根,以后我还会回来的,以后好好培养村里的娃娃,说不定大伙都能去京城看看。”

  大林村的老人一个村都是住了几十年,虽然平时有时候也会吵架,但这几十年下来,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有事说一声,大伙儿都去帮忙了,即使是那种只想占别人便宜的,也只是会嘀咕两句就算了。

  村里的人听到消息就来周家,和老两口说些送别的话,手艺好的给小葡萄做了身衣服,有的就送上自家做的辣菜或者种的花生之类的,表示自己小小的心意。

  到了离开的那一天,差不多酸村所有的人都来送别了。

  周家三兄弟也很是不舍,以前尧成读书出远门的时候,知道到了日子四弟就会回来,但这次不一样了,四弟做官也没有时间回来,他们又一时离不开家里,这一别下次见面还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

  以前虽然尧成的身体不好,但因为脑子聪明,一直是他们心中的主心骨,如今人要走了,三兄弟心里觉得怅然若失起来。

  周子柔和周子行几个小孩子围着晏青予两口子转来转去,一双黝黑的眼睛哭的红红的,他们都习惯了家里热热闹闹的,想到以后都见不到人了,几兄妹就伤心的不行。

  周尧成摸摸几兄妹的头,安慰道:“以后小叔写信来的,你们几个在家里要乖乖的听话,好好读书,小叔期盼着有朝一日,你们也能来京城找我。”

  他说完走到兄长们的边上,“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在家也要好好的,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做事,但也不能让人欺负了,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就及时写信告诉我。”

  “爹娘,我会好好照顾的。”

  周家三兄弟闻言忍不住红了眼,尤其是周一金,照顾爹娘本来就应该是他的责任,结果现在却被四弟接过去了。即使他们分家搬出去的时候,因为离的近还可以时不时的回去看看,爹娘这一走,他们就感觉很不适应。

  晏青予也在和三个嫂子话别,嫂嫂们虽然有时候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对晏青予来说都不当回事,一是嫂子们的实力太弱了,二则人难免有自己的小心思,这都是正常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即使周家人有说不完的话也该动身了,回头看着自己的家人、熟悉的村民们,还有这片生活的土地,终究还是狠狠心上了马车。

  “媳妇,等我稳定下来,到时候咱们就去把爹娘接到京城来,有碰到合适的院子就买下来吧。”周尧成抱着晏青予安慰道。

  七月份赶路,这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即使有马车可以休息,但小葡萄年纪太小受不住。所以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都会停下来休息。

  晏青予在走之前,就让人做了很多香包,她从山上移出来的草木早就陷入了深眠,但它身上长出来的叶子还是可以用的。她让每人带了一个香包,说里面装的都是草药。连小葡萄身上也放了两个,胖崽儿太小了,赶路途中一点点小病,这山郊野外的又没有大夫,晏青予不敢掉以轻心。

  因为出发的早,每到一个地方,周尧成都会停下来带着两位老人看一看,尝一尝当地的特色吃食。

  周老头两口子也见到了许多之前几十年从未见过的东西,初上京城的惶恐也逐渐消失。

  赶路的日子不好受,尤其是这天气还那么炎热,待在小小的马车里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在吃食方面,只能吃一些干粮。除了赶到驿站或遇到客栈的时候, 可以吃一些新鲜的吃食。

  除了吃食水也要紧着用, 如果野外遇到有溪水,周尧成等大男人到是不计较在野外,可以直接下水清洗一番。但女眷就不合适了,只有小葡萄受不了,晏青予才会让人烧一点热水,给他擦擦身子。

  一路上的酷暑难耐, 随行的周老头和宋氏年纪大了,晏青予一直担心他们中暑,每天都会让人一锅绿豆汤或者酸梅汤,每人每天一大碗。因为这随行的下人都觉得探花郎的夫人是个心善的,对主人家也更忠心了。

  这一路走来,周老头两口子没出什么事,对他们来说以前天气晒的要掉皮了还不是一样的要下地干活,那比赶路要辛苦多了。

  不过最让几位大人担心的还是小葡萄,小孩子娇嫩,即使照顾的再怎么精细,小葡萄还是不可避免的瘦了下来,胖嘟嘟的肉脸瘦了一圈,小肚子扁下去了。

  晏青予和宋氏心疼极了,即使是周尧成一直嫌弃小葡萄是个胖崽儿,看到小葡萄陷下去的脸颊,还是忍不住心疼了,念叨着等到了京城之后,一定要好好的补补。

  不过这要是外人看来,小葡萄还是那个胖嘟嘟的崽儿,可爱的很。下了马车一下子就精神起来,见到有好吃好玩的,瞪大了葡萄般晶莹的眼珠子,也不哭着要,心疼儿子的探花郎见状大手一挥全不部都要了。

  小葡萄拿着新到手的玩具,笑的眉眼弯弯,这一路下来,小葡萄的东西又重新装了半辆马车,不过周尧成还是挺满意的,起码小葡萄明显喜欢黏着他了。抱着胖嘟嘟的一团,即使这天气热的全身都在流汗水,看着小葡萄懵懵的眼神就舍不得放下。

  就这么在路上走了二十来天,终于到了京城。

  即使所有人都感觉有些精神不济,马车摇摇晃晃的,全身骨头都痛的很。可进入城门之后,所有人都很激动,周老头等没来过的人,想的是有朝一日,他也能到天子脚下,皇帝住的地方,能不让人稀罕嘛!

  而其他人想的是终于来到京城,他们再也不用赶路了,酷暑赶路简直是让人难以忍受。

  即使一段时间不在,陈柏依然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看起来比走之前更加精致,没有半点冷清。

  宋氏一进院子就喜欢上了,能不喜欢吗?这么大的院子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在他们乡下,最好的是青砖青瓦建的院子,一般人家都土泥巴和石头,更差一点就是草房子了。

  宋氏有心说几句,但想到这院子是儿媳妇花钱买的,而且她也很喜欢就不做那讨人嫌了。她听说大户人家的瓦片都是琉璃瓦,那皇帝住的宫殿,更是用金子做的,金光闪闪的,老值钱了。

  虽然这三进的院子不是用那什么琉璃瓦和金子做的,但也看呆了周老头夫妻俩,这地面全身用青石铺的,长长的走廊,每隔一里就种了常青树,院子里有凉亭假山,池塘里面种的有荷花,还可以看见里面有鲤鱼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