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1节(1 / 2)





  然后是方远山,江宥霖,也各有丰厚的赏赐,其他表现好的进士,也各有东西赏赐下来。

  看的今晚没有收获的人眼含嫉妒,特别是家境不好的寒门学子,嫉妒的眼都红了,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多的赏赐。尤其是皇帝赏赐的,有些好东西都可以当传家宝了。

  “周爱卿,朕之前说了有赏,周爱卿,京城贵女蕙质兰心,不如朕给你赐一门亲事如何?”文帝多少也有补偿的心思。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的大臣都惊讶的看着皇帝,难道之前的赏赐不算?皇帝赐婚,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

  状元郎一把年纪了也是情有可原,但榜眼可是朝中大臣的长子。按理来说,即使是给刑部尚书一个面子,怎么也得是江宥霖,而不是毫无背景的探花郎。

  难不成皇帝真喜欢探花郎的才华?

  有人纳闷了,这探花郎的才华也没有惊艳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再看周尧成长的一副翩翩公子模样,恍然大悟。

  此子的样貌长的的确是好,难不成皇帝见探花郎长的好看的一时兴起。

  有大臣心中盘算和周尧成结亲能带来多大好处,只要皇帝记得,以探花郎的能力在翰林院混着早晚能升上去。

  然而方远山等人心里只有担忧,他们记得周尧成是娶了妻的,这拒绝不就是得罪了皇帝,不拒绝更糟,被查出来就是欺君之罪,是要砍头的!

  周尧成心中一凛,朝御座跪下道:“臣惶恐,多谢陛下美意!臣家中已有妻子,臣妻温柔贤惠,勤俭持家,敬老爱小。为了臣读书科举,她牺牲良多,臣发过誓,一生只有她一人。”

  他这一席话直接断了皇帝想赐婚的想法,更是拒绝了日后有谁想给他塞女人的心思。

  顿时御花园一片寂静,皇帝脸上没有怒色,隐隐约约似有同情。有偷偷抬头看出皇帝脸色的大臣们一懵,难不成是他们老眼昏花了。

  记得以前有人拒绝皇帝的赐婚,结果那人没多久就被皇帝厌弃了。对皇帝来说,他不想给的东西作为臣子不能伸手要,但皇帝想给的东西就不能拒绝。

  这新科探花郎反而不是这样啊?这有什么好同情的,难道不应该是皇帝的威严被冒犯了,怎么好像有越来越看好的迹象。

  “探花郎是个性情中人……果真是蕙质兰心,赐玉镯一对,绸缎五匹。”皇帝说道蕙质兰心的四字加重了声音,看着周尧成更加同情了,先不说这妇人是否温柔贤惠,但他看的出这妇人好妒。

  男子都好颜色,不说他自己三宫六院,就是底下的大臣也都是有三妻四妾的,这都是人之常情。那女人是有多好妒,才能让堂堂探花郎此生只有一个女人。

  “臣谢陛下隆恩!”周尧成总觉得陛下的语气有点奇怪,但媳妇得到赏赐总是极好的。以后其他大臣的家眷打交道的时候,不敢有人当面给媳妇难堪。

  连皇帝都赞许的妇人,谁敢说一句坏话?难道她比皇帝还尊贵?

  然而周尧成暂时没想到,不代表其他大臣想不出来。有对皇帝十分了解的大臣心眼一转,就知道皇帝的意思了,后来再找后宫一打听,晏青予日后好妒的名声就传出来了。

  在她还没有进去京城上层圈子的时候,她就遭许多人嫉妒了,谁不知道探花郎在皇帝面前说过他此生只有一个女人。

  只要周尧成还想做官,他就不能纳其她女人,否则就是犯了欺君之罪!

  这后院的女人说着要贤惠大度,但谁想自家男人东一个女人,西一个女人的纳回家。说着贤惠那都是做给外人看的,男人不是自己的,至少也要赚个名声吧。

  探花郎的夫人名声虽然不好听,但皇帝金口一开就变样了。

  此时天色已晚,文帝便宣布琼林宴结束。

  众人跪送皇帝,等陛下皇子们离开之后,大臣们也纷纷起来离开。

  第六十八章

  琼林宴结束的第二天,周家就迎来了圣旨。

  大意是授周尧成翰林院辨编修官职,正七品,并且还有两个月的假期。除了这个,还有琼林宴皇帝赐下的奖赏。

  殿试的时候陛下金口一开,他就知道自己会官职翰林院编修。一般来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只是在圣旨正式下达之前,一切都可能会有变数。也不是没有遭皇帝厌弃而外放的探花郎,伴君如伴虎,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尽管已经授了官职,但他们正式到翰林院点卵是在过了假期之后。这两个月的假期不管是返乡还是走亲访友都是可以的。

  周尧成领旨谢恩,送走了来下旨的公公。

  因买了宅子,家里存下来的银子差不多都用完了。还好有赏赐正好解了燃眉之急,不然周尧成大概会成为第一个没有银子返乡的探花郎。

  规定了返乡的期限,周尧成两口子也没有耽搁时间,直接让人买了给亲戚好友带的首饰和布料等礼物,直接装满了两辆马车,留下陈柏看家就出发了。

  而在周尧成返乡的途中,他金榜题名的消息通过朝廷的文书一层一层的从上往下传到他的家长。

  此时的临县内,县令洪城才像平常一样在县衙办公。这小小的县城平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一整天处理一些琐事,查下商税,问下村里庄稼收获的情况,然后在关注下本县学子的情况,总的来说可以算是个好县令了。

  这天,洪县令照常在县衙看卷宗,正看到一半,门外就有一个小吏急匆匆的跑进来,“大人,大人,有大事。”

  洪县令被吓了一跳,双目一瞪,黑着脸道:“你看你像个什么样子?有什么大事发生?”

  “大人,府城来了信使,已经到了衙门。”

  “什么?”洪县令猛地站起来,就往门外跑去。连小吏在后面说的师爷已经去招呼了都没有听到。

  洪县令到了衙门大堂,就见穿着黑色长袍的传信使现在那里,一旁陪着的人正是师爷。

  “这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本官已经备好了薄酒,不如大人休息片刻。”洪县令连忙道。

  传信使拱手道:“见过洪大人,大人客气了,属下还有要事不便久留。”说完他就将信件交给洪县令,拱手就告辞了。

  洪县令拿着信件目送传信使远去,随后疑惑的看着师爷道:“最近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吧?”而且这偏远地方的小县城能有什么需要朝廷下达命令的。

  师爷摇了摇扇子,突然盯着信件道:“我记得三年一次会试应该有结果了吧,咱们县里是不是有学习去参加会试了。”

  洪县令心中一喜,小心翼翼又急切的打开一看,惊喜的他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科考的报喜公文。

  师爷说的果然是真的,临县这个小县城居然真的有学子考中进士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