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挣7亿和第二春[重生]第10节(1 / 2)





  是个陌生人。

  对方发现她的视线,礼貌地微微点头。

  杜莹莹收回目光,并没在意。电梯又动了,她往前挪动,下一班就能上去了。

  偶一回头,她奇怪地发现,那人依然在打量自己,难道有什么不妥?

  借着光可鉴人的电梯门,她匆匆打量自己:黑发扎成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妆容低调得体;蓝灰西装外套,搭配白衬衫和西服裙,颈间碎钻闪闪发亮。

  好端端的,什么事也没有。

  她沉住气,等电梯门再次打开就迈了进去。一秒钟后,高个男人居然大步流星地跟过来,老实不客气挤开后面男人,一边说“抱歉”一边跨进电梯。

  插队!后面的人抗议,这人嘴里解释“急事,不好意思”,双脚牢牢站住,一点动窝的意思都没有。

  现在是早高峰,个个赶时间,抗议几句电梯门也就关上了。

  电梯开始上升,杜莹莹把皮包护在胸前,等指示灯停留在12层就低声说“劳驾”,艰难地挤了出去。

  想不到,高个男人也跟出来,不等她发问,就直截了当开口,“你是不是姓杜?”

  她睁大眼睛,对方已经继续说,“浙工大,03届的?”

  熟人吗?

  杜莹莹迷茫地,“你是?”

  “我姓孟,孟卓然,我妹妹孟卓莎也是浙工大的。”高个男人爽朗地笑,牙齿很白,给人一种坦坦荡荡的感觉,“有印象吗?”

  孟卓莎!一个和她同班的女生,寝室在楼道另一侧。记得孟卓莎是本市人,家境不错,走高冷范儿,对谁都冷冷淡淡,朋友不多,与她和徐莉几个没什么交情。

  毕业之后,她和孟卓莎只在一次聚会遇到过,之后没什么联系,像大多数同学慢慢成为陌生人。

  “哦~她啊?”杜莹莹在脑海搜寻,什么时候见过面前这个男人呢?“很久没见了。”

  孟卓然已经猜到了,话语带着欢喜,看看她的通勤装束,“你今天,是办事还是找人?”

  杜莹莹惊讶地看看周围,“你在这里?”

  “17层,睿雅科技。”孟卓然指指天花板,“真巧,想不到能遇到你。”

  她点点头,露出一个笑容,“我是来应聘的。”

  他明白了,取出手机,目光带着些许回忆,“好,那你先忙,留个电话。”

  片刻之后,杜莹莹回答着绿星公司hr层出不穷的问题,把偶遇的陌生人抛在一边。短短20分钟,对方对她相当满意:本地人,已婚已育,年龄、学历资质都ok,算是不错的人选了。

  “薪水4200元,五险一金,年终奖三薪,年假7天。”hr一口气介绍完,推开门朝外看一看,“你等一等,财务主管在开会,让她见一下你,省得你再来一趟。”

  杜莹莹并不急,毕竟,外面的竞争者还有五、六个呢。

  当天晚上,她接到久违了的孟卓莎电话。

  两人其实没什么交情,不过,都不是20出头的年纪,阅历、见识增长不少,说起话反而舒服。

  “我早就不做财务了。”孟卓莎慢吞吞地说,“我做了三个月出纳,忽然对平面设计感兴趣,去广州读研,和朋友开了一间工作室。后来赔本了,只好跑路了。”

  杜莹莹发现,对面女生和自己印象中一点都不一样,“很厉害,不像我,闷在家里。”

  孟卓莎笑一笑,“我喜欢广州,缺点是太热了,到处都是老黑,我在杭州是霍比特人,到那边就成泰坦巨人了。”

  杜莹莹大笑,“广州东西很好吃,我前几年去那边玩,天天喝甘蔗汁吃杨枝甘露,还有砂锅粥,鲜的眉毛都掉了,每天四顿饭,居然没有胖!回家一称,还瘦了两斤。”

  孟卓莎羡慕地叹气,“我不行,我爱吃烧腊,后来我捡了一只流浪狗,天天跟着我吃烧鹅,吃成胰腺炎了。”

  “这么惨。”杜莹莹和女儿常与小区里的流浪猫玩耍,“要去医院的。”

  “打了半个月点滴,把我生活费花光了。”孟卓莎话语沮丧,“我只好去北京投奔我哥,带着那只破狗,路费又花了几大百。前两年我哥回来了,我没饭吃,只好跟着回来了--”

  “还带着那只狗?”杜莹莹接口,和对方一起大笑。

  第二天,杜莹莹接到绿星公司的入职通知,周三去人事部报到。

  第12章

  绿星集团是合资企业,比不上宝洁之类大公司,在中低档市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在杭州的分公司有400名员工,工厂设在郊区,市区包了两层楼,财务部9个人。

  入职第一天,杜莹莹就开始忙碌,交接工作、入职培训,经理指派一位资深财务协助。

  几天下来,她发现新同事不难相处,财务部气氛也还和谐,经理是个精明不失和气的女人,有两个女儿,平时也能聊得来。

  最关键的,早九晚五,下班时间一到齐刷刷走人,杜莹莹非常满意。

  茶余饭后闲聊,难免说起家里的事。别人问起她老公,她就说“女儿爸爸”任职工行,省得多费口舌。

  周五傍晚,孟卓然请她吃饭。

  地方选在西湖文化广场附近一间餐厅,北京菜。一进大门,杜莎莎的目光就被吸引了:

  设计师非常巧妙地把四合院元素和现代风融合起来,大红灯笼、绘着柿子蝙蝠的画和蓝底粉花的寒梅傲雪手绘屏风,加上无处不在的新鲜花朵,给人一种身在画中的感觉;最重要的是,餐厅给顾客的感觉并不古早,年轻人也会喜欢。

  “这家店我没来过。”她惊叹,“老板一定花了很多精力在设计上。”

  做东的孟卓然神情是满意的,“北京有三家,很火的,排队才能吃到,杭州这家是去年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