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94)(1 / 2)





  顾立春问道:怎么突然改名了?

  赵清华,不,现在叫赵建设,说道:其实早就想改了,我们仨从小就被人笑话,成绩每次都是倒数,还叫这名字。刚好老三也当上干部了,我们就下定决心改名。不过,老三不好改。

  赵高道:无所谓了。反正我的名字也没有你们两个的响亮。

  说完名字,赵建设又忐忑不安地问道:小顾,我真能行?我可是字都不识几个。

  顾立春道:基建科主要招能干活的,报名的人不多,我觉得你可以试试,不行就拉倒。

  除了赵建设,顾立春还通知了胡重建,也就是四十一队的队长胡大华的侄子。胡重建果然挺感兴趣,听到通知就来了。

  他跟赵建设一起报名,两人双双入选,大家都说他们俩这名字取得一看就是干基建的料。对于赵建设的入选,赵高他妈又激动了一回。

  赵高准备跟他哥一起请客,只是这客还没请成,陆大爷那边通知顾立春说他舅舅来了。

  顾立春到南大门的时候,舅舅田红军和表哥田小刚赶着驴车,正一脸拘谨地站在门口。

  顾立春骑着自行车热情地迎上去,两人登完记,跟着顾立春一起进了农场。

  路上,顾立春突然想起陈禹还曾冒充过自己的表弟,就赶紧跟舅舅提了一嘴,告诉他,他名下还有一个叫田小鱼的儿子,记得别说漏嘴了。

  田红军怔了一下,便应道:行,我记下了,田小鱼,我二儿子。

  田小刚显得十分兴奋,说道:你们一家住在这里真好。

  顾立春问了姥姥的情况,得知一家都挺好。

  田红军问道:农场里有没有人欺负你们?

  顾立春笑道:放心吧舅舅,有我呢,没人欺负我们。农场比顾家村规矩多了。

  田红军这才放下心来。

  等进了家属区,田红军和田小刚看着这一栋栋整齐的红房子,心里更加震撼。

  田红军问道:立春,你才来农场一年就分到这么好的房子?

  顾立春笑道:按理是分不到这么好的,不过,领导可怜同情我们一家的遭遇,破格分的。这房子以前可破了,费了一番功夫才修好。

  他们说着话,已经到了家门口。

  田三红惊喜地迎上来接着弟弟和侄子,立夏小满他们也飞奔过来。

  田红军和田小刚忙着往下搬东西,这次带的东西可真够多的,藤椅、书架、草帽、草编的包、笸箩、锅拍、席子,各种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

  另外还有田外婆自己腌的泡椒、咸菜和咸鸡蛋,还有自留地里种的蔬菜和瓜果,大家伙来来回回搬了好多趟。

  田三红嗔怪道:你们每次来都恨不得把家给搬来。这些蔬菜瓜果,我们种的也有,长得可好了。

  田红军笑道:娘还说你们刚搬来,就怕你们没得吃。

  顾立春看看家里人还缺一个,就问道:二奶奶人呢?

  田三红笑道:去赵家串门了。她见明华的衣服破了,就帮他补一补。

  赵志军是鳏夫,田三红是寡妇,两家走近了怕人们说闲话,所以田三红很少去赵家。不过,二奶奶一把年纪了就无所谓。二奶奶这几天把明光明华的棉袄棉裤拆了洗干净,重新装填棉花缝好。明华特别亲近她,奶奶长奶奶短地喊着。赵志军心里感激,悄悄地给顾家送了两车柴禾和一车煤球。

  二奶奶听到家里来客人了,赶紧回来。两人见了面自然又是一番寒暄。

  田红军在家里歇了一晚,第二天就被顾立春拉到猪场去当顾问和老师。

  猪场那边存了不少干草茅草,还有大量的麦秸。顾立春召集了一些心灵手巧又愿意学习的职工和家属,让田红军开堂授课,教他们编织东西。

  大家本来觉得田红军平平无奇,还瘸了一条腿,等到他一动起手来,立即震住了。就见他十指翻飞,灵巧无比,不多时,一顶好看的草帽、小筐在他手下成形。

  大家惊叹之余也来了兴趣,纷纷挤上前请教。

  田红军很有耐心,一点一点地教,一步一步地示范。大家越学越有热情,田红军本来只打算呆一天就走,顾立春见状就留他多住几天,不过考虑到驴车是借别人家的,得及时还回去。因此他就让表哥先回家,舅舅继续留在农场,教大家草编。田三红有空也过来学,她本来就有基础,再深入一学,自然手艺更精湛。

  一时间,猪场的仓库里堆满了草帽、草编书包、书架、笔筒,顾立春和陈洁他们买来颜料,把帽子染上颜色,什么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陈洁的心思更巧,她不知从哪弄来一些彩带,往帽子上一系,打个好看的蝴蝶结,草帽顿时有了时尚的味道,引得各场的女青年纷纷前来询问。

  顾立春可不敢私下里卖,只能走集体经营。于是,五场的副业就这么不经意地开张了。初代产品是草帽,共卖了300顶,每顶一角钱。一看学草编还能卖钱,大家更是焕发出极大的热情。

  继草帽之后,草编书包也有了销路。女青年们发现这书包若是染上颜色,再画个图案之类的,比那千篇一律的黄挎包好看多了,关键是便宜,草编书包只要一块钱。书包之后是席子,还有竹筐、竹床。顾立春感觉,好像舅舅没有什么是不能编的。

  田红军因为手艺出众又有耐心,在农场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欢。

  田红军还没走,那边姑姑又打来电话说,他们已经跟同事调了假,后天就能到农场。

  田红军一听到顾红玉一家要来,就主动说道:家里人多,要不我先回去,出来好几天了,也该回去了。

  顾立春道:舅舅,没事,猪场还有空房,你先住猪场。正好教大家也方便。田红军就依顾立春所言,住在猪场。

  经他的巧手一弄,猪场也添置了不少家具,光是扫帚就扎了十几条,簸箩竹筐有几十个,装饲料的,装干草的,装青草的,各有各的用处。他还给陈洁编了两个书架,一张藤椅,一个五层高的衣柜,可把大家给羡慕坏了。

  孙厚玉和赵高小康他们天天舅舅长舅舅短地围着他叫,田红军答应给他们编一套。

  一时间,田红军便成了红人,时不时地有年轻人送他一喝烟,请他吃顿饭,好让他帮忙编点东西。

  顾红玉一家还没来,顾立春却收到了一个来自海城的大包裹,一看名字和地址,竟是何文勇寄来的,随包裹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说,他们全家都十分感激顾立春,如果他今年回不去,未婚妻的父母就要逼着她嫁人。如今一切都好了,他们的婚期已定,下月十六就结婚。提前给顾立春寄来喜糖。里面的东西是他妈和未婚妻一起准备的,希望他们全家能够喜欢。

  顾立春打开包囊一看,果然有几斤喜糖,除了糖还有一些海城的点心特产,还有几件衣服,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看尺寸是给他的。还有三身好看的花裙子,是给两个妹妹的,两双白球鞋应该是给立夏立冬的。除此以后就是各种雪花膏、手帕等等一些小物件。

  顾立春看着这么多东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据他所知,何文勇的家庭状况并不太好,攒这么多东西也挺不容易。

  他把东西拿回去给二奶奶和田三红看,两人也都有些震撼。但东西寄来了,总不能再退回去。

  顾立春想了想说道:寄回去不太好,咱们给他们准备一份回礼吧。

  田三红想了想说道:他们不是要结婚吗?我给他们准备绣两幅枕头套,再弄一床喜庆的床单被罩。

  顾立春道:可以。

  几天后,顾立春把家里准备好的东西打包好,寄到海城,同时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这次东西他收下了,大家都很喜欢。但请他下次不要再寄了,让他好好读书,不要辜负组织对他的期望。

  在信的末尾,顾立春想请何文勇有空帮他打听打听海城的禽蛋公司有没有跟荷兰公司合作,引进卡基康贝尔鸭的。海城这地方经济比别地发达,信息又不闭塞,应该很容易打听到。

  顾立春还在信中说了这种鸭的好处,个头大,肉质好,耐寒,易养活,产蛋量是本地鸭子的两三倍。他们五场水域面积广,想搞大规模养殖。

  顾立春给何文勇的信寄出来后,顾红玉一家就到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