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6)(1 / 2)





  吃完饭后,顾立春就拎着酒去了叶长明家。

  田桂英见到顾立春就替他家鸣不平:这次是你奶做得太过了。别说你爸是过继出去的,就算没过继,儿子家里困难,老人又不缺吃喝,但凡是个人就不会这样逼儿子儿媳妇。

  顾立春跟田桂英闲聊两句,立即进入正题:长明叔,我现在就担心我奶会直接从大队扣下粮食,我想请你在分粮时阻拦一下,就说每家每户的粮食必须要每家的当家人签字画押才能领粮食,任何外人都不能代领。

  叶长明不把话说死,一脸为难道:你奶那人你是知道的,你爹是她亲儿子,她占理儿,她在我这儿又是长辈,我也不好做得太过,何况队里还有你大伯,你大伯可是大队长,我只是个副的,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拦住,只能说尽量帮你。

  顾立春道:长明叔,我理解你的难处,我只是让你阻拦一下,尽量多拖延一阵,大队哪天分粮,你提前告诉我,我娘或是我一大早就去排队,早领早完放心。叔,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若是真把我们逼到绝路,到时发生点什么事情,咱们大队可就在公社和县里出名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叶长明看着胸有成竹的顾立春,就试探道:看你的样子,你好像想到办法了?

  顾立春可没忘记两人能够合作的基础,那就是有共同的敌人和共同利益,铺垫了这么久,合作该进一步升级了。

  顾立春愤愤不平地说道:我本来不想用这个办法,他毕竟是我大伯,可是如今我奶要逼死我们家,我不得不这么做。

  顾立春的话头一提,叶长明的眼中迅速闪过一丝精光,顾立春装作没看见,继续说道:这秋收过后,公社或是县里的领导都闲了,说不定会下来视察一下各个大队的情况,你说我要在他们视察时把这个情况反应给领导,领导会怎么看我大伯?治家不严,老娘飞扬跋扈,连亲儿子亲孙子都要逼死,何况是对外人?这种思想觉悟,配当领导吗?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都没治好,能管好别人吗?

  叶长明的眼睛更亮了,在这个年代,任何一点小事都能上纲上线,更何况这还不是小事,只要让有心人抓住,再好好运作一番,就能让顾大海下来。顾大海下来了,谁顶上他的位置还用说吗?叶长明心里舒坦,看顾立春就更顺眼了。他当时拉拢顾立春就是想让多给顾大海添堵,没想到这小子还给他个惊喜。

  顾立春心中冷笑,顾大海要是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还能好吗?他记得书里,顾大海一路高升,从大队长到公社书记,再到县里。这一次,我看你怎么升?

  从叶长明家出来后,顾立春又拐去二奶奶家,谁知二奶奶不在家,估计串门去了。

  他回到家里,发现二奶奶正在陪田三红说话。

  两人的眼睛都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二奶奶一见了顾立春就问他农场的事怎么样了。田三红暗骂自己糊涂,这么大的事竟然忘了问了。

  顾立春道:他们让我大后天去看看,还不知道结果。

  二奶奶道:只要他们招人,你就肯定能进。

  顾立春笑着点头,接着话头一转就问二奶奶:当年我爷奶把我爹过继给你们家时,有没有写什么文书证明之类的?我记得有规定说,送养出去的孩子跟生父母没有关系。

  二奶奶眯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含糊地说道:好多年了,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有这么一张纸,可我不知道放哪儿了。

  顾立春便道:二奶奶,你好好想想,再在屋里找找。

  二奶奶一听这话就坐不住了,便要回家去找。

  顾立春送她回去,顺便帮忙一起找。

  然而两人翻箱倒柜半天,也没找到那张纸。二奶奶颓然地坐下,唉声叹气。

  顾立春反过来安慰她:二奶奶,没事,这事还有别的办法。

  他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对了二奶奶,这文书应该是一式两份吧?你们一份,我爷奶一份?

  二奶奶点点头:应该是的。可你奶那份能找着也不会给你们的。

  顾立春点头:我明白。

  二奶奶看着顾立春皱眉不展,长长地叹息一声,要是你二爷在就好了,你奶奶那性子,我不是她的对手,年轻时就闹不过她。上午她来闹那会儿,我跟她讲理,人家根本不听。

  顾立春反过来安慰她:那是因为你比她更体面更要脸。乡下老太太吵架,除了对骂,还比谁更能撒泼打滚,这种要豁出脸面才能做到。

  二奶奶想了一会儿,低声道:咱先想办法,无论怎样,也不能真让你们一家挨饿。她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她就私下里补贴他们。

  顾立春心中感激,但是他不能让二奶奶和姑姑吃亏,凭什么?

  顾立春跟二奶奶聊了几句就告辞回家了,一路上他都在想,他要怎么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找到杨老太家的那份证明?

  回家后,顾立春把立夏叫到自己屋里,他懒得绕弯子,直接问道:立夏,你知道咱们奶奶平时喜欢把东西藏在哪里吗?

  立夏一脸惊诧:大哥,你是想让我去偷偷奶奶家?

  顾立春赏了他一个脑瓜崩:偷你个头,我想去他家找一份过继咱爹的文书,证明咱爹不用养咱奶。可是我不知道她把东西藏在哪里。

  立夏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最后突然叫出一声:我想起来了!

  想起什么?赶紧说。顾立春催促道。

  哥,你记不记得,我五六岁时,咱们跟惊蛰哥一起在爷奶屋里捉迷藏的事。

  顾立春道:那么久的事,我哪记得。

  立夏一脸得意:我就记得。当时,我就想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最后藏到了爷奶的大床底下,我没想到那床底下有几块砖头是空的,下面是一个坑,我还没来得下去,就被爷爷发现了,爷爷狠狠地揍了我一顿,还威胁我不让往外说,我都吓傻了,也一直没敢说。你这么一问,我突然想起来了。你说那坑里到底藏着啥呢?

  顾立春觉得脑子飞快地闪过一些什么,他打了个手势打断立夏的话,开始专心致志地思考这个问题。

  他终于抓住了那一闪而过的线索,他记得原书的后半部分半吐半露地提到过两次。

  一次在顾惊蛰跟江穆一起去首都,临行前,杨老太送给顾惊蛰几根金条;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顾惊蛰要做生意,杨老太又拿出几根金条,书中顺便解释几句,说是顾老头当年帮了一个有钱人,这些金条是有钱人答谢他的,说他好人有好报。现在顾立春表示怀疑,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而且书中还提过一句,杨老太是从饥荒年代走过来的人,对粮食有执念,她在家里的地窖里藏了很多粮食,而顾惊蛰因为江穆的爷爷喜欢古董就冒险藏了不少古董,也是放在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