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87章(1 / 2)





  祝家忙着相看人家之时, 朝堂上却风起云涌。

  有人到顺天府告御状,告的是江南都转盐运使司和地方官府——告他们勾结土豪势要,私造大船, 兴贩私盐;告他们放任私盐贩子张旗持兵, 沿途但遇往来客商等船, 辄肆劫掠,死伤者众,江河沿岸民众怨声载道, 官府却毫无作为。

  顺天府嘛,就在天子脚下,不光管着京城, 还能直达天听。

  只是,御状也不是那么好告的——投状纸前,得先受笞刑五十。

  五十下板子, 实打实的那种,皮开肉绽都是轻的,有些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过来的老百姓, 可能没等撑过五十下就当场没了。

  即便这样, 顺天府还是隔三差五的收到御状。

  稀疏平常得京城上下都习惯了。要是几天没人告了, 还会以为是不是自己落伍了漏了什么消息。

  这样的背景下,有人状告告宿怀盐政、宿怀当地官府, 听起来还是挺正常的。

  但是, 这次不一样。

  这次告御状的, 拖家带口足足几十号人, 还大部分是老弱妇孺。除了一名身体看起来稍微强壮些的男子进去送状纸并挨五十大板, 其余人等全留在门口哭嚎。

  待男子的五十大板挨完, 顺天府收了状纸, 数名老者立马撞死在顺天府门前阶上。

  真正的惨烈。

  大衍朝这些年顺风顺水,最大的动作就是前两年的田税改革,也是获得百姓们的颂声载道。

  突然来这么一出,大伙都懵了。

  最重要的是,这群人还带了许多证据,

  看来江南之事非同小可。顺天府尹不敢自专,立马将状纸往上递。

  承嘉帝当即勃然大怒。

  盐税是大衍朝的重要税收收入,盐还关乎百姓民生。堂堂朝廷命官,竟然勾结私盐贩子做出这等事情?

  查,必须彻查到底!

  承嘉帝抽调督察院、户部数名官员即刻前往江南,同时调临近州府之巡抚前往江南,全权统筹此事。

  索性这两年水泥路大兴,诸位官员快马疾鞭,十天不到便到了江南。

  江南上下官员犹自醉生梦死,便被随同巡抚前来的芦州、潞州守备一并拿下。

  七月中旬,巡抚并诸位协查官员联合上奏。

  江南官员勾结土豪势要,兴贩私盐,动以万计,属实。

  放任私盐贩子张旗持兵,辄肆劫掠,伤亡百姓,属实。

  除此之外,他们还查出江南盐政私取盐息,每份盐引私自提取白银三两的费用,收取的费用每年高达二十多万两。

  这些费用从未奏报,户部也从未见过丝毫与之相关的造报派用文册。

  这么多的银钱?哪里去了?

  更别说还有受贿索贿。区区一名巡盐御史府里,便搜出八万多两白银,玉器古玩更是多不胜数。

  这不光是在挖承嘉帝、挖大衍的钱袋子,这分明是挖大衍的根基啊!!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江南官员一撸到底,填补官员飞速上任。

  除此之外,巡抚等人顺藤摸瓜,还摸出了这笔浮费的流向……

  他们却不敢查了,索性任务已经完成,他们便将东西收拾收拾,打道回京,然后将所有查出来的东西堆到承嘉帝案前。

  承嘉帝一板脸,正想训斥,对上众人闪避的目光和紧张的神情,心里一咯噔,瞬间冷静下来。

  他按捺性子,捡起桌上东西逐一翻看,看着看着,脸便冷了下来。

  御书房里静可闻落针。

  “朕知道了。”承嘉帝面沉如水,“接下来朕会处理。”

  诸位官员自然不敢多话。

  你道是为什么?因为这事查下来,跟后宫的安妃、大皇子靖王谢峮挂上了关系。

  以大衍朝的祖宗规矩,历来很少外戚当权之事,祸乱超纲之类的事件,更是百年难见。

  再者,盐铁此类干系重大,每任帝王都是派遣不偏不倚的皇党担任此类重职。

  承嘉帝自然也不会例外。

  刚被撸下来的运盐使,乃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经翰林、转户部等部门一步步升上来。

  白身出身,没有家世背景,在京城毫无根基,除了兢兢业业为承嘉帝办事,别无他途。

  但,是人就有缺点。

  这位野心勃勃的盐运使大人,以不惑之龄,纳了中书省的参知政事的同族侄女为妾。纳妾后的第三年,便得以擢升,被派往江南监管盐运。

  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是谁?

  安妃族妹嫁给了他的弟弟。

  这关系一捋,大伙顿时不敢查了。

  承嘉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气得要命,还得看在自家妃嫔儿子的份上从轻处罚。

  参知政事直接降成六品员外郎,后宫里的安妃被降为嫔,谢峮则月例减半、禁足半年。

  圣旨送出去后,靖王府顿时换了一批瓷器。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有许多人去查那群告御状的老弱病残。结果却惊奇地发现,这群人仿佛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一般,半点痕迹都找不着了。

  倘若谢峮一系原来还心存侥幸的话,在遍寻不到告状之人后,他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调查结果一出来,靖王府又换了一批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