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第109节(2 / 2)


  那些没有死去的银州百姓,则被胡人掳走,带回草原充作奴隶。

  即便已经过去近百年,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回想起这段充满血腥味的旧案,也还是忍不住于惊恐畏惧之中咬牙切齿。

  所以,收复银州故地,不仅仅是百姓们的精神期盼,更是洗刷耻辱的不二之法。

  然而这片地方,也不是说收复就能收复的。

  事实上,在开明元年,师无命在西北打了个大胜仗,让草原部族不得已向着草原深处内迁时,这片土地实际上就已经空了,已经没有人居住在上面。

  按理说,大越随时都可以将之收回来。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是无数君王求而不得的功绩。

  可是,贺星回却还是暂时将之放置了,而且一放就是十多年。

  因为这件事说起来只是一句话,但是做起来,却太复杂了。占地盘,必然要能占住,才算是自己的地盘。只有重建银州城,迁民实边,让这片土地重新活起来,否则就只有一个名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感怀片刻,陆裳便将思绪收回来,开始查看附近的地理环境。

  陆裳奉皇帝的命令,前来“取回”银州,毫无疑问,必须要重建一座银州城,才能算数。

  而银州既然有旧址,她自然要过来考察一番。若是能够在旧址上重建,自然省去了许多堪舆规划的功夫。

  毕竟,那位皇帝陛下只给了她一年多的时间。

  即便如今的朝廷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早不是十几年前的寒酸样子,但若不是有了水泥这等神物,即便是陆裳,也不敢接下这样一个任务。

  陆裳一边走,一边观察。当年大宣选择在这里建城,显然是有原因的。这里地理位置十分紧要,刚好能够卡住草原前往大越的咽喉,牵制住又能与临州和嘉峪关形成掎角之势,互倚为援。

  大越和草原打仗,之所以那么艰难,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失了银州,将战线拉得太长,难免顾此失彼。

  如今若能将之重建,也算恢复几分当年景象了。

  打定了主意,陆裳也没有在此处继续逗留,又赶回了附近的乌门堡。

  乌门堡是一个总人口不到一万的军事堡垒。在银州城建立起来之前,这里就是大越面向草原的前哨站,当然,现在也是草原胡人前往临州城的第一站。

  陆裳虽然是临州的长官,但是主要工作却是重建银州,早就第一时间将办公地点搬到了这里。

  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州府长官和县令不一样,并没有具体分管的范围,州治范围本身也被分成了两个县,由各自的县令管理,而她更多的是总览全局,所以位置在哪里不那么重要。何况她还有那么多的属官,具体事务也可以交给他们去处理。

  而且从这里赶到临州只需要一天时间,真有事也来得及。

  回到乌门堡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手,清理外面的银州城遗址。

  在乌门堡,这不算什么难事,因为这里是一处军事要塞,没有普通居民,只有军队和为军队服务的后勤人员。而军队也不负责屯垦,现在又不打仗,他们除了训练和登记出入关的人员信息之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分出一部分人手给她。

  几天之后,遗址就被清理出来了,而陆裳也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在银州城附近找到了适合生产水泥的矿石。如果能够在这里设厂,那么城市建设进度必然能够加快许多。

  所以在修建银州城之前,他们得先建个水泥厂。

  消息一宣布,临州城上下都十分高兴。现在水泥的好处人尽皆知,大家发愁的是产量跟不上。临州要不是跟山部和直部合作设厂,估计至今还在排队等其他地方匀出产量来。

  但即使已经有了一处工厂,但毕竟要供给三个地方,直到现在,也不过是把临州城的主路铺了一下,其他地方依然在等。

  再说就算路修完了,水泥还能用来盖房子,总之不会嫌产量多的。

  更不用说,工厂本身就能增加不少就业岗位。

  虽说这个新厂按理是属于银州的,不过银州现在连州城都没影,就算修好了,既没有土地也没有百姓,能管的地方也有限,在那边发展起来之前,多出来的水泥自然要供给别处。

  而新的水泥厂,也吸引来了另一批人的视线。

  那就是胡人部落。

  不过这是陆裳一开始就预料到的。临州和山部直部合作建厂之后,这些小部落也动了心,一直在跟师无命那边接触,不过这事太麻烦,进展一直不大。

  陆裳来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一点,自然不会没有一点想法。

  银州城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人口。这些部落本来也是散居在这附近,若是能够迁入城中,这不就是现成的人口吗?

  而且这些胡人虽然不会耕作,但是放牧养殖却是一把好手。虽然大越目前可以从草原进口这些东西,但若能有自己的牧场,自然不会是坏事。

  有人口,有商品,就有了基本盘,之后再给予一些政策优惠,自然能够吸引来更多的人前来定居,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这里才会成为“大越的银州”。

  但陆裳是打算等建城的事开始了,再去找他们的。谁知这些胡人比她想的更加敏锐,水泥厂才建起来,他们就自己跑来了。陆裳自然也不跟他们客气,先招募了一批建城的工人。

  自己修建起来的城池感情更深,也是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大越的士兵和百姓,为以后的共同生活打基础。

  ……

  银州城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而在京城,构建神话体系的事一经登报,立刻就得到了热烈广泛的关注。信仰这种东西,与所有人息息相关,谁还没听过几个神仙的故事呢?

  而相较于从小读者“子不语怪力乱神”长大的读书人,反倒是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更加热衷,也议论得更多。

  听严意说,邮政局那边,最近有不少不识字的人去找代写信件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帮忙记下当地的民间传说,寄到报社,由此可见此事的热度。

  就是在这种全民议论的热度之中,袁嘉的《众神记》第一卷 《天庭》开始连载。

  这一卷讲的是天庭设立前后的故事,其中自然有男女两位主角,男主角是一缕先天东华之气化生的东王公,女主角便是昆仑之主西王母,明面上是讲男女主如何设立天庭统御诸神,但实际上要讲的是他们的神仙爱情。

  所以在反复考虑之后,袁嘉还是将之登载在了《女报》上。

  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受众,毕竟在这卷提纲挈领的故事之中,梳理了古往今来的诸多神灵,为他们的身份来历找到了各自的注脚,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的议论。几乎每一份报纸上,都会刊登关于它的研究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