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07节(2 / 2)


  穆空青忽然想起了曾经在穆家村时,那些村民们的做法。

  穆家村中的村民大多贫困,所以很少会吃细粮。

  即便是偶然得了细米细面,除却逢年过节所需之外,也大多都会换成杂粮甚至麸糠。

  这些东西富人家看不上,可在村里,却是人们的主食。

  若是让这些穷苦百姓来选,是选每日一碗白米粥,还是每日一斤麸糠,那九成九都会要后者。

  贪官贪银钱、贪米粮,可若是将那些银钱换成砖瓦,米粮换成麸糠呢?

  贪十斤白米是二两白银,可贪十斤麸糠,却只能换来二钱。

  这中间还担着同样的风险。

  这样一来,会下手的人自然就少了许多。

  同样的,赈灾时若是拨了十斤白米,被贪去一半,那剩下的便会叫人饿死。

  而若是用十斤白米的钱买来百斤麸糠,即便是被贪去一半,剩下的也足够人活命。

  白银米面下发,须得层层监管。

  而砖瓦麸糠下发,只需要确保最初用来筹措物资的银两不曾被贪去,便能解决泰半问题。

  穆空青在心中构思了片刻,提笔写下初稿。

  这一次,穆空青连初稿都写得无比缓慢。

  穆空青为了不涉及吏治,根本就没从策论惯用的臣子献策的角度上去写。

  他先是简单表述自己的出身,而后以曾经受灾的灾民身份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

  而后再打着为朝廷着想的名号表示,比起一斤米吃一天,他更愿意将一斤米换成十斤糠。

  自己吃得差些没什么,主要是读书之后知晓了朝廷的不易,想要为圣上分忧。

  同他前头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这篇策论的字里行间都透着以情动人。

  便是那些利益相关的官员见着了,估计都得夸上一句情真意切,处处为朝廷考虑,是个“良民”。

  这题出得凶险,抛去那些为求稳妥写废话的,和热血上脑针砭时弊的愣头青,真正能提出实策,又半点不沾高压线的想必不多。

  穆空青将这篇策论修改成稿之后,从头到尾读了不下五遍,确认半点都同吏治沾不上边,这才开始誊抄。

  第78章 一次分家

  乡试最后一场交卷, 龙门前一片安静,所有学子都沉默地等待放排。

  前两场结束后,还有学子在等待放排时闲谈两句。

  到了今日, 众人便皆是满面疲惫, 早已失了谈兴。

  穆空青这回也算彻底放松了下来, 一到周府便睡了个昏天黑地, 再睁眼时已是第二日。

  虽说睡了许久,但穆空青却还是觉得困倦, 一整日都懒洋洋地不像动弹。

  原准备将自己的答案默下来,好回去拿给老师看的,现下也不想动笔了。

  周勤自打认识穆空青起,他便一直都无论夏雨冬雪, 日日按着计划行事,一副雷打不动的模样。

  如今这惫懒之态,还当真是头一回见。

  穆空青听了周勤的调侃笑道:“勤哥莫不是拿我当神仙了, 只要是人, 自然就会累。”

  乡试这几日的题量,对于一贯自认勤勉的穆空青来说, 也是非常大的了。

  就连穆空青都有些受不住这样的消耗, 更何况旁人?

  先前他还曾与杨思典和王启敬等人相约,言道乡试过后他们必要好生聚一聚。

  现下这情况,怕是根本没人能有力气赴宴了。

  穆空青想了想,托人去几人府上带了个口信, 言道自己有急事须得先行归家,若他们有意,可以十日之后再聚。

  乡试放榜通常在考完后第十五日,穆空青定下十日之约, 也有找个借口,让自己早日回府城的意思。

  他此番回乡是为乡试,若是没什么旁的理由,自然是应当住在家中的。

  以穆老头的性子,直接将分家之事拖到乡试放榜都有可能。

  穆空青今晚久久未能入眠,他想了一晚上该如何面对家里人。

  第二日得了杨思典等人的回信之后,穆空青早早出发,回了清水镇。

  穆老二已经租好了马车。

  孙氏坐上马车,将怀里的小女儿搂紧了些,已经在脑子里盘算,一会儿若是大房又出幺蛾子,她该怎么应对了。

  穆空柳在娘亲怀里坐不住,一会儿掀开车帘看看外头骑着马的哥哥,一会儿要到前头去跟爹爹一起赶车。

  孙氏的思绪被小女儿扰乱,忙着将人抓回来,训道:“你给我老实坐着,一会儿到家了也不许皮,自个儿回房待着别出来,听到没?”

  说完,看小女儿皱着鼻子满脸的不乐意,孙氏又敲了一下她的脑门:“记住了没有?”

  穆空柳小姑娘不情不愿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