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51节(2 / 2)


  许是那小吏接连两次闹出的动静太过惹眼,后半场的考试,穆空青倒是清净了不少。

  这份清净,让穆空青成功赶在日头西落之前,将所有帖经题全部写完。

  穆空青出考场时心情颇好。

  这一次他的食水中究竟有没有被动手脚,穆空青也说不清楚。

  但想也知道,第一次考试叫他安稳过了,后头的小动作怕是会越来越多。

  第二场考试前,穆空青索性在早膳时吃了一肚子糯米。

  糯米不是好克化的东西,但却异常顶饱。

  这次穆空青食水都没碰,写完杂文初稿后,就专心在草稿上删删改改,直到午膳那阵子的动静过了,再将文章誊抄到答卷上。

  自然的,也又一次拖到了最后一波才交上答卷。

  第三场要连考两天。

  若有人要坏他此次府试,这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最易动作的时候。

  第三场考试当天正值谷雨,天色瞧着阴沉。

  穆空青在周勤三人的护送下来到龙门前。

  即便他从始至终都未曾离开过三人的视线,也还是在入场前托周勤替他检查了一遍周身。

  初搜入门,穆空青一件件地将衣服抖开,直接平铺在一旁,半点都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也没有别的学子脱衣搜身时的窘迫。

  过后,他又慢条斯理地将衣物抖了抖,连腰带都捋了两遍,这才重新上身。

  到了二搜时,穆空青甚至没等搜子动手,在前头还未搜完时,就自觉地将外衣脱了下来,连靴子都直接拎在了手里,叫一旁的考生看了个目瞪口呆。

  一个只穿了件单薄里衣的学子站在搜子跟前,再要从人家身上“意外”搜出些什么,也着实太难了些。

  穆空青就这么一路顺遂地进了考场,丝毫不在意同场学子看怪物一般的目光。

  第三场策论共考两天。

  但以炎朝的科考文章要求,策论通篇字数不得超七百字。

  七百字的策论写上两天,足以见得这一门有多熬人。

  策论考的是时政。

  先前河堤贪腐案事发,连钦差都来了清江府。

  可眼下看着清江知府的位置依旧稳固,府城内也未见动荡,便可知此事于清江知府而言,最多得一个治下不严的申斥。

  穆空青甚至怀疑,那位钦差来到清江府的真正目的,也未必真是冲着一桩三年前的贪腐案。

  此事既然并不敏感,连升斗小民都可对其夸夸而谈,那策论出题时,自然没理由避之不提。

  拿到考题后,穆空青便知自己压对了。

  举直错诸枉。

  出自《论语》为政篇。

  是以鲁哀公问政:“何为则民服?”

  孔子答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若要全篇理解题意,应为令正直者位于之上卑劣者,便能叫百姓顺服。

  若是将题出全了,那这道考题的立场,便有些危险了。

  可这题偏偏只出前半段,就不得不叫人感叹一句,这出题人好圆滑的心思。

  正直者应位于卑劣者上位。

  这种题,只要指着“枉”者痛骂一番,再将“直”者吹捧一番,便是绝不会出错的。

  同时,也将出题者的心思写在了题面上:老实点,别瞎提建议。

  若是一个月之前的穆空青拿到这题,怕是要提笔就写出一篇《廉政论》来。

  而后他就是做得锦绣文章传世名篇,估计也只能得个黜落的下场。

  可现下经历过他老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这些日子来,对自己地位的深刻认知,穆空青已经彻底认清了现实。

  既然已经明了题意,穆空青当然不会选择跟考官对着干。

  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出格的情况下出彩。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孔圣人的思想。

  孔圣人倡导“克己复礼”,修心为上。

  期望用教育感化世人,依靠高道德感构建美好社会。

  这一点在经历过法制社会的穆空青眼中,其实是比较理想化的。

  但这并不阻碍穆空青由此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