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43节(2 / 2)


  他前世学到的那些,都是百十年不出一个的人杰之作,或是经过无数人凝练出的精华。

  只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与观点,才会出现在教科书上,出现在穆空青这个业余人士的记忆中。

  写个治水论,穆空青恨不能直接造个小浪底水库。

  写个富民论,穆空青又是高产粮种,又是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挨过骂之后,再写吏治时,穆空青压抑再压抑,写了无数皇权至上,可最后通篇下来也就一个思想:三权分立。

  得亏最后的那根脚还是落在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点上,分的也都是底下的权,不然这可就是标准的篡权计划了。

  周秀才也不知道自己这弟子哪儿来的这么大的心。

  明明先头学制帖诗时,还是个得过且过的模样。可现在叫他写个策论,他却恨不能写出个什么治世名篇来。

  “你一个童生都还不是的毛孩子,想得那么多作甚?”这是周秀才第一次看完穆空青写的策论时,对他的评价。

  许多问题,诸如黄河水患,诸如贪腐,都是古已有之的积年沉疴。

  别说他穆空青了,就是后世那些真正的专家学者站在这儿,也未必就有办法解决。

  所以策论这东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解燃眉之急,便已经算是得用了。

  先解燃眉之急,不求一劳永逸。

  这就是穆空青目前需要把控的东西。

  穆空青挨了老师一通训,最后还得硬着头皮交作业。

  他这趟来,也不是专程来找周秀才帮忙的,还顺手带上了自己的功课。

  后日便是县试的日子了。

  因此他这份功课,也就没再同策论过不去,反倒是写了两篇四书文,还有一篇性理论。

  周秀才看得很快。

  他这弟子,记性好,悟性也好,破题虽未必深刻,文章却能旁征博引,立意也往往高于常人。

  这样的文章,莫说县试府试,便是放在院试中,也未必就比旁人差了。

  周秀才看着面前的小弟子,转身书桌后的博古架上取了个木盒。

  穆空青接过木盒,打开一看,里头放着的正是他的浮票。

  “明日你便好生歇着,后头就叫周勤送你。”

  周秀才说完,又冲门外唤了一声。

  周勤推门进来,冲穆空青唤了声小公子。

  穆空青还是不大习惯有人这么叫自己,应声道谢之后又问道:“我这回考试,我爹也来了镇上,预备要同我一起,不知小哥能否多辛苦些,再绕个路?”

  这是小事,周勤自然是无有不应的,还道:“小公子不必客气,只管叫我阿勤便是,”

  阿勤。

  看着眼前这高大健壮的男子,这穆空青实在叫不出口。

  他想了想,提议道:“不若我还是叫你勤哥吧,后头麻烦勤哥的地方,怕还不少。”

  周勤欲言又止,抬眸望了一眼周秀才。

  周秀才放下茶盏淡淡道:“瞧我作甚?他同你各论各的,爱叫什么叫什么。”

  自家主子都不介意,周勤当然也没什么好介意的。

  主要是他这名儿,字都是好字,就是叫出口的时候,总叫人想到那娇养出来的小姑娘。

  事情都交代完了,周秀才便让穆空青回去好生养精蓄锐。

  临走前,穆空青从袖中掏出了个大小肖似名帖的东西,上头还挂了个穗子。

  “老师也知我身无长物,只能用这小小一片书签聊表心意了。”

  穆空青将东西送了,还没待周秀才细看,便直接溜了出去。

  周秀才拿起那片书签,穗子倒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只是那书签上粘着一片颇精巧的竹叶,也不知是怎么做到的,那竹叶不见叶片,只见叶脉,却也能成形。

  看着便知道,做成这一片得耗上不少的时日。

  难怪那臭小子溜得这么快。

  他素来爱竹,出了书房便是一片竹林。

  这精巧的竹叶书签,看着倒是颇合他心意。

  周秀才低声笑骂了一句:“不务正业。”

  手上却是将那书签夹进了桌上摊开的书页中。

  第二日,此次下场的学子皆不必再来私塾。

  皆因县试每一场开考前,都须得在黎明前点名入场。

  有听闻江南一带,甚至有学子丑时将过,不到寅时便候在考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