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第104节(1 / 2)





  这事儿余氏心里有数,叶嘉在叶童生老夫妻俩来就说过。

  此时叶嘉一提,她便明白了。让余氏扮恶人也不难,当着老夫妻俩的面儿给叶嘉几次脸色,说几次意有所指的话。叶童生的一张老脸就有些挂不住。他惯来是最要面子的,为了自家的脸面能不管不顾女儿性命的那种人。余氏这种不客气的话说个几次,老头儿就被戳了肺管子。

  他气得把叶嘉叫到一边,气势汹汹地让叶嘉给安排他们一家子搬出去。

  即便是觉得丢了面子,叶童生这老头儿的软弱性子也不敢跟余氏当面撕破脸。虽说他自诩有个校尉儿子是官老爷,没亲眼见过叶青山,私心里是有些虚的。余氏可是真真实实的官家老夫人,兼之余氏身上可是有几十年王妃的气势。一端出来十分能唬人,他哪里敢得罪?

  “必须办!”叶童生当着余氏不敢说,对叶嘉说话可是半点不客气,“这个家我是一日都住不下去!”

  叶嘉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瞥了一眼叶苏氏。叶苏氏是没有叶童生那么敏感,余氏说的话文绉绉的,叶苏氏其实没怎么听懂。但她素来以夫为天,叶童生说什么是什么。

  “爹娘真不打算多住几日了么?”

  “住什么住!气都气饱了!”叶童生硬气得很,瞪着叶嘉跟叶嘉招惹了他们似的。

  叶嘉面上一副不舍的姿态,思索了再三才开口,“东乡镇这边倒是没什么好住处能安排。但大哥在轮台是开了府的。我没亲自去瞧过,但听大哥说他的府邸很大,是能住不少人。如今北庭的局势这么乱,爹娘你们到哪儿我都不放心。若是不嫌舟车劳顿,不如去轮台那边避避祸?”

  提到这个,叶童生的眉头就扬起来。

  一旁的叶苏氏也不自觉地挺了挺腰,骄傲都写在脸上。

  “……你大哥那么忙,咱们过去能成吗?”说实话,叶童生是想去的。他自打听说了叶青山爬到校尉一职就满心的期望去做官家老爷。要不是祖业在叶家村,路途又远,他早就带着一家子搬过去。

  “如何不能成?”叶嘉眨了眨眼睛,“大哥一个人在轮台,没爹娘照料,兴许早就盼着你们过去。”

  这么一说,叶童生老夫妻俩眉眼都染了笑意。

  叶童生摸了摸鬓角的花白的头发,仔细地给捋顺了,心里头喜滋滋的表示赞同。可不是?自家几个孩子都孝顺,大儿子又孝顺又出息。他们过去照顾他,青山可不是早早就在那盼着?叶苏氏虽说没说话,但那个意思也是乐意的。

  叶嘉瞥了老两口的脸色,小心地开口:“若是爹娘要走,恐怕得尽早做决定了。不然李北镇那边的突厥兵一旦打过来,再走怕是要来不及……”

  这话说的两人面色一变,他们才从那边逃过来,什么情况比叶嘉还清楚。

  叶童生当下就拍了板,走!尽早走!

  决定一下,那就再没有耽搁的可能。叶童生对于找大儿子过官老爷的日子是一刻都不愿意等。心里想着余氏的那个派头,他暗暗发誓以后要过的比余氏还要风光!

  “走走走,今儿就回屋里去收拾一番,莫拖着了。”叶童生一住进沈府就觉得不自在,不是自个儿家连说话都没那么有底气,“晚了耽搁了,再出什么事儿要后悔的。嘉娘啊,你去安排护卫跟马车吧,咱家这一大家子走到轮台是不行的,没人护着也不行。”

  “这是自然,”提到叶青山,提到轮台的当官老爷,比什么都管用,“爹娘放心,肯定给你们安排好。”

  才住下来小半个月就又要走,叶青江是不乐意的。在他看来,搬去看大哥脸色还不如赖在妹妹家里。一个是妹夫不在,叶嘉做人妹子的也不能对兄长指手画脚。二来他身子骨弱,吃不得苦。舟车劳顿地跑这一趟不划算。他幼年时候就被大哥管着,长大了也改不了骨子里对叶青山的惧怕。搬去大哥眼皮子底下生活,怕不是要日日被大哥骂成狗。

  叶青江不乐意搬,叶青江家的自然是以他为主。

  不得不说,叶青江一家子的作为将叶童生给气得不轻。他还没死呢,家里轮得到叶老二做主?他要走就必须得走!老头子不管这是不是在周家,愣是从灶房取了跟棍子把叶青江给打了一顿。

  折腾了两三日,这一家子才终于上了去轮台的马车。

  叶嘉特意给雇了十来个能打的镖师,一路护送。倒是临行前叶苏氏把叶嘉拉到一边去,红着眼睛抹了会儿眼泪才要求叶嘉:“你幺弟人在碎叶镇,还不晓得是死是活。我听说西边碎叶镇也打起来了,嘉娘你看能不能给女婿递个信,叫他去碎叶镇看看?”

  ……这个要求不能说过分,但也有点强人所难。

  叶嘉也不好跟她说,周憬琛乃是主帅,轻易不能离开。只是点点头:“我会想办法打探小弟的消息,到时候给轮台去信,叫你跟爹放心。”

  叶苏氏这才擦了眼泪回了马车。

  人一走,叶嘉这边又跟张昌礼将五十多亩田的稻米给收了上来。不知为何,叶嘉总有一种粮食不收上来,早晚会被人糟蹋的紧迫感。

  吴家最近虽说没个动作,但人在哪儿就是个无法忽视的隐患,她行事总得小心谨慎。

  时间一晃儿就到了十月,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战争,粮价已经飞到了一个贫苦百姓都活不下去的高度。不说别处逃难来东乡镇的其他村落乡里的百姓,就是东乡镇下属的村落,也有好些人也吃不起饭。叶嘉如今的作坊已经有不下三百人,制成衣的,制香胰子的,制作梨花膏的。

  大都是吸收这些逃难来的百姓,他们干活卖力不敢要太多的工钱,就求一个糊口。

  叶嘉除了吸纳难民做工,还以物换物。以稳定价格的粮食换他们家养的牲畜。

  到了饥荒的年代……虽说这饥荒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肉食还真不如粮食管饱。乡下家里养猪的舍不得吃,都拿来跟周家换粮食。

  叶嘉吸收了不少猪,猪肉做成吃食,猪胰子全部制成香胰子。

  有了货,西施铺子也开张了。不过这个铺子并非只是东乡镇,叶嘉将这个铺子也开到了轮台,甚至是邕州。

  熟食铺子其实味道不难做,有特殊的卤料方子,便是像余氏这样的人也能学会。开铺子也简单,只要找到能信任的掌柜跟刀功不错的厨子,这个生意就能做起来。

  粮食收上来以后,谷底那边除了一些跟着张昌礼老爷子继续种第二批作物的,许多人闲置出来,被叶嘉当做人手派出去了。这些人当初之所以能被周憬琛给留下来,自然是个个都有本事的。识字会算账都是基本,有些人当个掌柜都算屈才。

  这也是叶嘉后来写信给周憬琛,听他提了才知道。这人素来不会花精力留无用之人,被他从西场神不知鬼不觉弄出来的五十多个人里头没有无能之辈。

  既然他话都说的这么大,叶嘉也就大着胆子用人了。

  后头置办的这些个铺子都不用叶嘉各个亲力亲为,实地考察。周憬琛将身契捏在手上,这些个人都派出去,要做的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吃食铺子不过是一桩小事,采买,购货渠道,都能敲定得稳妥。肉食一多,西施铺子就多开了十来家,轮台两家,邕州两家,安西都护府也安置了几家。

  晴雪轩困于药材受限,梨花膏不能大批量的供货,只开了两家分店。营销模式也不必换,同样的说辞到了当地换个法子传一遍,又是一阵奇效。

  不得不说,铺子一旦开起来,运作得好,银子就如流水一般地流入口袋。叶嘉还没来得及感慨置办铺子找人做事掏空家底,拿出去的钱就差不多都赚回来。

  看着不仅没有瘪,反而翻了两番的钱箱子,叶嘉心中都忍不住在感慨。隔着一道嘉峪关,百姓的日子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西北这边打仗打得流离失所,大多数人吃不饱饭,关内的百姓却照旧歌舞升平,逍遥自在。还有,关内人是真的有钱。

  不管有没有钱,手里有进项,叶嘉让袁春生不间断的购粮这事儿是没断过的。

  ……

  这一场仗打的时间确实够久,从八月初爆发一直打到十月初还没有明朗。如今每日流窜到东乡镇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是碎叶镇那边逃过来的,轮台的支援迟迟不到,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逃离家乡。聚集在尚算安宁的东乡镇,成了街上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