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第32节(1 / 2)





  余氏收到镜子还有些不好意思,连连说她都这么大年纪了哪里还用得上这个?

  话虽这么说,面上的笑容却止不住。女子哪有不爱俏?余氏自十四岁初成便顶着燕京双姝之一的名头活了大半辈子,最是爱俏的。不过那样爱俏娇养的人沦落到如今的境地,整日粗布麻衣灰头土脸的过活儿也能做到安之若素。不得不说,余氏心性之坚韧非常人能及。

  中午简单地吃了一顿,几个人就开始归置屋子。

  打扫倒是没那么麻烦,他们出去采买时叶五妹已经将屋子里外都给清理了一遍。家里能带的都带过来了,缺什么就去镇上买。虽说走路有些远,但比起往日在村里要近得多。忙活到申时才将家里收拾妥当,叶嘉还专门烧了滚开水将垫的草席子给烫了一遍,挂在院子里晒。

  叶嘉将包在箱笼里还没干透的香胰子都拿出来,一一摆在屋里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

  下午睡了一觉起来,叶嘉才琢磨起养家糊口的营生。

  韭菜鸡蛋饼子肯定是不好再做,六月份以后韭菜就老了,味道差了些,自然没有天冷的时候卖得好了。天气一热,躁得人都吃不下东西。倒是猪头肉这等下酒的凉菜还能做,就是赚头没那么大。

  “不如提价,”余氏总觉得叶嘉当初在李北镇定的价格是低了,“东乡镇这边人日子比李北镇的人强得多。价格高些也有人买。今儿一天在镇上转悠,我瞧着就那两家熟肉铺子。不好吃便罢了,东西还死贵。咱这猪头肉的味儿是食客都连着赞的,自然能卖。”

  天儿一热,冷切凉菜自然是顶好卖的东西。叶嘉采买时也逛遍了东乡镇的街道,确实卖肉食的少。不过初来乍到,还没弄清楚状况和规矩,叶嘉不敢轻易去占地摆摊儿。

  中午天太热,叶嘉就做了凉面。

  没有辣椒做不了油辣子,叶嘉尽量把茱萸煸炒得干香。碾碎了跟芝麻盐粒子拌弄出辛辣的味道来。做这东西也简单,就把一大捆细面煮熟捞出来过凉水便可。切点胡瓜,胡萝卜丝儿。胡瓜就是后世的黄瓜,如今这个天儿吃着最好。再烫点绿豆芽菜,搁点儿油炸花生米。弄好了放面一起,调料往里头一拌就能吃。

  凉面味道好,最重要的是调料弄得好。叶嘉喜欢蒜香味儿浓郁些的,切了好些蒜末做成蒜蓉,多加点醋,加点别的调料跟碾好的茱萸盐粒子拿热油一浇,喷香。

  这东西吃着又下饭又解暑,别说叶五妹吃的抬不起头,余氏都忍不住加了一碗。

  “这面这个天儿吃着可真好。”余氏平常最是讲究食不过量,从不多食。如今两碗两面吃下腹也撑得坐在一旁走不了路,“这东西要是能卖也是个赚头。”

  叶五妹跟蕤姐儿就蹲在门槛上捧碗吃,听这话就连连地点头,那乖乖的模样倒是跟旁边的蕤姐儿情态差不了多少。

  住在边陲就是这点好,许多后世才普及的西域瓜果蔬菜市面上都有。叶嘉发现东乡镇不仅有胡瓜,还有寒瓜。所谓的寒瓜就是后世的西瓜,听说是回鹘人带进来大燕的。不过这东西是外来瓜果脂粉金贵。西北边陲占了地理位置的好处能见着,中原地区也只有权贵能吃的起这等瓜果。

  叶嘉想着西瓜能解暑就没忍住去问了一下,结果贵到她这么松的手指头缝都下不去手买。

  “嘉娘,要不要递信儿叫允安去你娘家瞧瞧?”这句话自打听说叶家庄被袭击余氏就想说,她心里不喜叶家这个亲家是一回事,给儿媳脸面多挂念点叶家人又是另一回事。余氏忧心忡忡的,“叶家庄死了那么多人,不晓得叶家有没有出事……”

  提到这个,叶五妹筷子一顿。脸埋在碗里。

  叶嘉的眉头也皱起来,其实不仅仅是叶家庄,叶嘉也担心张家桥的孙老汉一家。昨儿孙老汉着急走她就该拦一下的,也不晓得那么晚回去有没有撞上马匪进村。若是撞上了,怕是会凶多吉少:“也不知孙叔昨儿是个什么情况,半夜里赶车要是遇上马匪……”

  她话没说完,与余氏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沉默。

  “等会儿我去驻地找人问问。”

  她们都是女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身板,外头兵荒马乱的出去就是个死字。这个时辰是断断不会出东乡镇。叶嘉有些担忧周憬琛,虽然知道他不会死,但重伤不死也是折磨。叶嘉琢磨着还是找谁问更稳妥。忽地就想起来孙老汉的儿子孙玉山也在北营。如今张家桥出事,他怕是知道得更多。

  “也不知允安什么情况。”余氏更关心周憬琛,有道是双拳难敌四手。自家儿子即便会武艺,真遇上那么残暴的马匪也肯定免不了受伤,“昨儿他也是大半夜才走……”

  既然都这么担心,叶嘉也就不耽搁了。让余氏将早给周憬琛做好的衣裳拿出来,她借着给相公送衣裳的名义就去了营地。

  营地里闹哄哄的,从早上有消息报来就开始吵闹。已经闹了一整天了还没个结果。叶嘉去到门口,两个守门的哨兵顶着烈日站着,汗流浃背。

  看到一个女子抱着大包裹走过来,懒洋洋地抬起了眼皮。

  叶嘉装的一副小媳妇儿的样子,直说自己是来给相公送东西的。

  “哪个营帐的?姓甚名谁?多大年纪?”两个哨兵守门已经有一段时日,这个营地里不少人是下属村子里征上来的,经常会有家眷过来送东西。早就对叶嘉的行为见惯不怪了。

  叶嘉忙将周憬琛的信息报给他。那哨兵一听,顿时态度就有些变了:“原来是周骑兵的家眷啊!”

  “骑兵?”叶嘉有点懵,周憬琛是骑兵麽?周憬琛不是挖矿的杂兵么?怎么忽然变成骑兵了?

  “自然是周憬琛,没错。”两人一听叶嘉说的特征都对得上,满口的肯定。再一看叶嘉态度就恭敬了不少,其中一个哨兵帮忙拿过叶嘉的包裹,客气道:“周兄弟人还在李北镇,如今正在帮曲长善后,没个十天半月不会回来。你将东西交给我们吧,等他回来,我等会帮着转交的。”

  叶嘉:“……”倒不是转交的问题,而是可能认错人的问题。

  为了防止他们弄错,叶嘉再三地强调周憬琛是五月才入伍,在军营里最多不过一个半月的时日,应该是个小兵卒子。

  “周兄弟能耐人,自然跟咱们这些粗人不同,他能骑马擅射箭又会用枪,很是得上峰看中。”哨兵见叶嘉不信,干脆把话给说透了,“您尽管放心,我们不会弄错人的。”

  ……搞半天是技能点多脱颖而出,叶嘉知道他没事就放心了。于是又小心地打听起叶家庄和张家桥的情况。

  哨兵知道的也不多,但肯定比外头平头百姓知道的多。原本按军规军机不得随意泄露,但叶嘉运气不错,两个哨兵都是新兵蛋子还不懂。叶嘉问了,他们也就说了。叶家庄的情况他们不是清楚,只知张家桥活下来的人不多。如今里头有上头的人下来了,今儿在问责。

  西营和北营为此打得不可开交:西营指责北营作壁上观。拿张家桥一村的人命不当人命。北营就反讽西营是酒囊饭袋,亲自镇守还能出这么大的纰漏。吃下去的军饷不如喂狗。

  叶嘉听完心里沉甸甸的,事已至此,吵闹又有何用?善后和剿匪才是重中之重。

  “不知营地里可有一个名叫孙玉山的人在?”叶嘉又问。

  “孙帐头不在。”哨兵摇了摇头。

  “帐头?”若是叶嘉没记错,古时候是十人为一帐,一帐设个帐头。那孙玉山看着老实憨厚的,短短一个月升为帐头了?这般快的速度倒是叫叶嘉吃了一惊。

  “是。孙玉山,张家桥的孙帐头。”

  叶嘉抿了抿嘴,就又问起孙玉山的事。

  “孙帐头不在,张家桥出事了。他人在李北镇那边,短时日内也不会回来。”

  ……看来是问不出消息。叶嘉只能作罢,谢过两人便又折回了家中。

  余氏早就在等,见叶嘉的脸色就知道没问出什么消息。叶五妹已经把碗筷给洗了,灶台收拾干净了。擦了擦手看没事情可做,就又去后院劈柴。周家新屋子后头就是树林,平日里要用柴火去林子里捡便是。枯枝树叶捡回来都能烧,粗一点的拿个斧子劈一劈就堆在屋后头。

  叶嘉瞥了一眼汗流浃背的小姑娘,心到底是软了点:“五妹,别干活了,进来歇会儿。”

  叶五妹大致知道自己不管不顾跟出来惹了姐姐,但她没别的法子。她不想被爹随便选个出价高的人嫁了换彩礼钱。老实说,她觉得自己两个姐姐都是这么被坑了的。她不想这样。住进来这一日多,虽说没有短她的吃食,叶嘉却是不大愿意看见她的。此时听到叶嘉喊她,叶五妹顿时就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