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节(1 / 2)





  怡芳大惊小怪地说道:“还有往常最爱与奴婢闲谈搭话的赵虎几个也都全不在衙内,您说难道不奇怪吗?”

  闻听此言,宋辞不免侧目道:“照你这么一说,确实有些蹊跷。”

  她微微眯眼查看天色,此时将将过午,不说距离下衙尚有一段时间,只说能让包拯将整个开封府的重要人物全都调走,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府衙让捕快暂且支撑就绝对是有了不得的大事发生了。

  想到某种可能,宋辞不由自主地起了疑心,“本宫想要回房歇息片刻,你与寻梅四人自行循例安排府内大小事务,切勿入内打扰。”

  “是,奴婢遵命。”见公主难得摆出了如此严肃的姿态,怡芳心虚地低下了头。

  疾步走回房内,宋辞招手唤来一只蜜蜂,细细轻语几声后又将它顺着窗缝放了出去。

  在她换上轻便的束脚裤又将头发用玉冠高高束起之后,窗纱上已经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

  若不是宋辞之前要求宫人暂避,此时一定会有人被这些几乎比得上整个蜂箱数量的飞虫吓到。

  轻轻一招手,最早离开的那只蜜蜂就晃晃悠悠地落到了她的指尖上,只停留片刻又在振翅之后再度飞走。

  “李妃啊李妃,若是你肯继续安安分分当你的疯妇,本宫又何须如此对你。”抚摸着手中的佩剑,宋辞垂首轻叹道。

  虽然后世演了几千年的宫斗戏依然火热,可狸猫换太子这么极具戏剧性的故事都有人肯相信也只能说先帝的智商太感人了,又或者是著书人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就为他安上了脑残紧箍咒,想让他发癫就随便念一念。

  真要寻根究底论起来李妃也莫要责怪刘太后了,谁让安到她身上的是逆袭梗呢,若是著书人灵光一闪让刘妃先生出一位皇子,这时候的喊冤人岂不是又要换个角色。

  所以说闹来闹去还不是大戏一场,何必那么认真呢。

  不过宋辞是不会跑去跟那两位注定要撕个你死我活的女人说这些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照着原主希望的人生走下去。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宋辞故技重施为自己和便宜娘加戏的剧情太过刺激,反倒让那李宸妃提早几年生出了认儿归宫的心思。

  或许在她看来,有国师为证还怕不能证明自己是皇帝的亲母么,届时不光认亲有望,就连瞎掉多年的眼睛想要恢复光明也不过是皇儿一句话的事情。

  平心而论,李宸妃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既然已经有了比包拯更合适的人选又何必多费光阴继续隐忍呢。

  这番谋算中唯一的差错就是她离开皇宫太久了,久到已经远离了最上层的权利圈子,连国师的真正身份都不可能得知。

  若她知道那位被市井间传为神人下凡的逍遥子道长就是死对头刘妃的女儿,想必她一定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在包拯面前表露身份。

  “包拯,本宫倒要看看没了秦香莲,你还是不是当初那个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青天大人!”

  想到前世数次与包黑炭对质公堂、御前哭求的原主,宋辞呵呵一笑,挥手驾着飞剑朝郊外的农庄疾驰而去。

  不消片刻,她便落在了一处毫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中。

  此时看似清贫的篱笆院子外面早已有开封府四大护卫守在院门前,而只需十数步就能推开的矮屋房门内侧,另有一位面色肃然的红衣侍卫持剑而立。

  宋辞才将将贴近门板站定,只有一掌之隔的房内、似有所感的展昭便不由得微微转身,隔空注视着毫无动静的外院。

  “果然是一只灵动敏捷的猫儿。”仿佛看见了那人微微敛起的眉头,宋辞在心中轻笑道。

  “包拯,哀家素闻你不畏强权只尊法理,为何却在知晓此等骇人听闻的千古含冤之事却久久不语,莫非,是哀家错看了你,你也是那等慑于刘太后淫威的昏官佞臣不成?!”迟迟未曾等到答案的李宸妃不由出言怒斥道。

  如今不过是想借着包拯之手与皇帝相认就如此作难,若真是要让此人替自己洗清冤情,岂不是至死都再难见天子一面?

  一直站在李宸妃身边的义女梅娘见母亲气恨难耐,焦急道:“包大人,你就帮帮我母亲吧!”

  往日里她只听着母亲口称哀家,还以为老娘的疯症是早年失子而致,又岂能想到还有此等触目惊心的内情。

  直到今日见到包大人,她才知道自称哀家的义母真的是宫中太后。而当今圣上,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自己未曾谋面的义兄,这种种曲折离奇的变故真是让人惊诧万分却又亦喜亦忧。

  此时屋内听案的开封府三人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而城府极深的公孙先生则含忧望向了黑云罩顶的上官与不知不觉中早已攥紧双拳的红衣侍卫。

  谁又能想到展护卫只是在例行巡街的时候被神似状元府一案的嫌犯引来,就在误打误撞中让府内众人陷入了如此两难的境地。

  初闻二十年前的宫闱旧事时包拯就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哪知天不从人愿,那瞎眼老妇娓娓道来的竟然是狸猫换太子的惊天大案。

  虽是内心惊骇不已也不愿相信天下间竟有如此祸乱宫闱的奇案,可手中的御赐金丸却告诉他那老妇口中的故事绝非虚言。

  再听这自称李宸妃的老妇之言,分明是立誓要拨乱反正重见青天。

  联想到此事的艰难之处,包拯在心中沉沉叹了一口气,若是早些时候,天佑帝姬还只是一个颇为受宠的公主,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面奏圣上禀明二十年前的沉疴旧案。

  可如今公主早已扶摇直上成了庇佑国邦的有道仙人,就连那刘妃也跟着母凭女贵傲然于皇权之上。

  且不论事情真假,有天佑帝姬护身想动她却是不能。

  况且若是为了李妃娘娘秉公执法,一旦国师生怒,大宋江山又靠何人庇佑?

  一国与一人孰轻孰重,法理与万民孰轻孰重?

  包拯思虑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此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单凭一枚御赐金丸尚不能证明陛下身世有疑。待本府稍作查证,再来与娘娘细细分说。”

  作者有话要说:

  宋辞:李娘娘终于浮出了水面。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么么哒~~

  以下是欢乐小剧场

  ――――包大人的失踪日常。

  乍闻天子身边出了个神人,重新燃起希望的李宸妃立刻派人将开封府尹请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