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零胡同养娃记第57节(1 / 2)





  或许上辈子带出国,也不是太坏的事情吧,至少两位老人的爪子没这么长,手也伸不到海外去。

  把那两老头老太太估计气得要死,一肚子火却找不到人发泄。

  “小范,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家是不是重男轻女的厉害,要是这样的话,以后还是不要让孩子跟那边多接触。”马向华很少跟人说这种得罪人的话:“咱们自己那一代怎么过来的你很清楚。”

  那个年代也是真的苦,马向华自己就是被家里二十块钱卖给养父养母的。

  她走的时候还很小,对自己亲生父母压根没什么印象。

  后来听说她长了本事,进了厂,亲妈又要认回她。

  马向华说起家里的事:“我不肯,他们就来厂里闹,当时我就报告派出所了,可能厂里也怕出事,就把他们赶走了,为了这事儿耽误我升班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向雪背地里搞的,为了一斤红糖的好处,就再卖我一次。”

  向雪是当时跟她一起竞争的姑娘。

  生孩子的自己也是女人,却又嫌弃女儿,因为听说女儿出息了,一个月能挣三十几块钱,就乐颠颠的跑回来认亲,还要马向华出哥哥娶老婆的钱。

  这事儿马向华憋在肚子里大半辈子,一直没跟人说过。

  马向华突然把韩星辰抱了起来:“咱们小星星啊,不用管别人,你就孝敬好养大你的爸妈就好啦。”

  小星星捧着蛋糕。

  像一只被主人举起来的小猫咪,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着老阿姨。

  “好。”小星星乖乖巧巧:“我会孝顺爸爸妈妈!”

  买完东西,马向华带着范晓娟来到附近一家小店面。

  “最近不是老加班嘛,我也就老带她们出来吃个饭啥的,找到的这家小店味道还挺不错的,带你也来吃吃。”马向华说着就走进一家小店。

  店里面传出浓浓的肉骨头的香味,范晓娟前世也做了那么多年的餐饮,光闻着这味道就知道店里面用的材料一定不错,找了个位置就坐了下来。

  平常店里面的生意肯定很好,但今天没什么人光顾。

  马向华说:“来三碗手擀面!”又对范晓娟说:“这里的手擀面做的很地道,跟家常的一样,我自己懒得动手弄,也懒得费那个事儿,最近晚上就总来这里吃。”

  最近收入高了,马向华也大方了很多。

  那是了,不讲究汤底子的话,光揉面、饧面、擀面都费老大的功夫,要不是一家人都在家里吃饭,范晓娟也很不稀罕做。

  马向华男人在单位吃,家里还有个女儿在学校读书也不回来吃饭,晚上长期找不到一起吃饭的人。

  听到声响,从后面厨房里小跑出来了一个大姑娘,一见马向华就笑盈盈的:“大姐,您来了,三碗面是吧。”

  韩星辰捧着鸡蛋糕已经快吃饱了。

  范晓娟用手帕擦干净她嘴巴上面的鸡蛋糕渣子:“两碗就好,再拿个小碗,小孩分一点出来就行。”

  马向华还觉得不好意思呢,忙说不用。

  范晓娟又开始给女儿擦手纸了,小手手上面残留着鸡蛋糕的渣子,她刚刚还想舔来着:“你瞧瞧她,这么大一个鸡蛋糕吃到肚子里早就吃饱了,还能吃几口面就不错了,咱们还带客气的,这粮食浪费了多可惜。”

  韩星辰还真的很应景的打了个嗝。

  这年头的鸡蛋糕做出来真材实料,能当主食,只是吃了一嘴的甜味,就有点腻歪。

  等会儿给孩子分一小搓面条,尝尝味道就行。

  马向华跟她很熟,也就没客气,反倒是跟厨房里头的大姑娘聊了起来。

  “你们店里平常这个点来,人总是很多的呀,怎么今天没人了?”

  “啊!”小姐姐欲言又止的。

  “怎么回事了?”马大姐就更好奇了。

  “对面那家良记面馆,今天搞活动呢,买一送一,都跑那头去了,你看外头那队伍排的。”指着对面那条街:“这样做生意,也不知道赚不赚钱,反正我们家没客人了,他们家也不赚钱,老板娘说看谁能熬得过谁。”

  良记就开在这家小面馆对面,店面比这里大很多。

  小面馆虽说是口味还不错,可也没好到让别人可以放弃买一送一的便宜了。

  正说着话,里头传来了一阵铃声叮叮咚咚响,小姐姐对两人说:“我进去拿面。”

  说完“嗖”的一下蹿进厨房里头。

  很快就端了两碗面出来,汤底子是熬出来的猪骨汤底,闻着就一股浓浓的肉香味,面擀得筋道,吃起来就是一碗好吃的高汤猪骨面。

  马大姐低头吃面:“我就不乐意占那个便宜了,这汤底好,我老了腿脚容易抽筋,多吃猪骨面倒是让我感觉舒服了一些。”

  那是,面汤里面也有钙质,长期喝肉汤当然对身体有益处了。

  “这汤确实好,味道足!”做的良心的店也不多。

  尝了一口也觉得还不错,没有加味精,也没有过多的调味,就是家常的手擀面,范晓娟先给小丫头盛出来了一小碗,她寻思着把这家店也介绍给韩江试试,省得男人总抱怨她不给自己擀面吃。

  正说着话,里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范晓娟?”

  是张烨?

  第44章

  远处的良记面馆里,看着人头攒动的店铺,老太太进了厨房,看见正在切五花肉准备做哨子的女儿。